兵出陣的不二人選,必能揚我國威,大勝明賊”
一個好漢三個幫,眾人拾柴火焰高,逮著機會往死裡搞,對付潛在的政治敵人,肯定不能心慈手軟。
更何況,德欽漂說的也是有理有據,並非無的放矢,倘若不是莽白能征善戰,這個卑謬王哪裡輪得上?
自古以來,任何一個王朝軍事集團,其內部都不可能鐵板一塊,尤其是緬甸這種諸王領兵的體制。
公元1599年,緬王莽應裡兵敗阿拉幹人,國都沙廉城破,莽應裡被俘身死,其幼子良淵王力挽狂瀾保住了上緬甸。
公元1606年,良淵王去世,其子阿那畢隆繼位,在位的22年時間裡,出兵收復了下緬甸,征服蘭納,擊敗阿瑜陀耶,再次完成了緬甸的統一復興。
公元1628年,緬北土司動亂,緬王阿那畢隆派出禁軍精銳征討土司,王儲明耶岱巴趁機政變,弒殺阿那畢隆。
卑謬總督他隆(良淵王的兒子,阿那畢隆的弟弟),帶著弟弟阿瓦總督明耶覺蘇瓦,從緬北前線回師,佔據了上緬甸,隨後出兵收復下緬甸,幹掉明耶岱巴。
次年他隆登基為王,封王弟明耶覺蘇瓦為副王儲君,以酬謝其戰功赫赫。
公元1647年,王儲明耶覺蘇瓦去世,老奸巨猾的他隆,封自己的親兒子彬德萊(莽達)為副王儲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明耶覺蘇瓦之子心懷怨恨,伺機發動政變,揮兵攻佔阿瓦王宮,大難不死的他隆國王,逃亡到河對岸實皆城,隨後召集兵馬剿滅叛亂。
公元1648年,他隆去世,兒子莽達(彬德萊)繼位,封長弟彬西侯德欽漂為儲君。
前後僅僅50年時間,一個小小的緬甸國,竟然換了4個國王,2次王子政變,可見其制度的劣根性。
“卑謬王,你怎麼看?”
老奸巨猾的緬王莽達,心中暗喜,看到大家一致認可出兵佈防錫箔江,也就順水推舟的看著卑謬王問道。
緬甸有幾個軍事重鎮,中部的國都阿瓦城和良淵城,中下部的東籲城和卑謬城,南方的勃生和沙廉(仰光),還有東南面的蘭納清邁。
其中東籲、卑謬和良淵3城,是東籲王朝的老巢,更是緬甸國的戰略要地,人口眾多,經濟賦稅重地。
這個卑謬王莽白,王儲德欽漂有顧忌,他這個國王何曾不忌憚?借刀殺人也是好手。
“回陛下”
實在躲不開的卑謬王莽白,心中暗自腹誹,怎麼看?站著看唄,隨即深吸一口氣,不慌不忙的站出來,從容淡定的看著緬王,大聲回道:
“國難當頭,王弟義不容辭,願領本部兵馬,出城備戰錫箔江”
“但明賊攜大勝之勢,兵精將廣,殘暴不仁又悍不畏死,王弟懇請陛下派出象兵助陣”
不招人妒是庸才,卑謬王早就習慣了,既然躲不掉,還不如迎難而上,還能趁機討價劃價。
出兵是沒問題,但得給好處,他莽白也是卑謬地區的藩王,手握重兵,糧餉充足,可不是泥捏的光棍屁王。
莽白是他隆王和一個小妾生的兒子,也就是傳說中的庶子,根本沒有任何的繼承權。
在緬甸國體制裡,庶子同樣不受待見,但莽白軍事能力強悍,戰功赫赫,才被封為卑謬總督、卑謬王。
緬王這麼多王弟,也就是他和東籲王封王了,其他的除了王儲,僅僅只是個侯爺,當然容易遭人羨慕妒忌恨。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