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秦不敢窺兵於關外(3);張儀為橫(4),六國不敢同攻於關內(5)。六國約從,則秦畏而六國強;三秦稱橫(6),則秦強而天下弱。功著效明,載紀竹帛,雖賢何以加之?太史公敘言眾賢,儀、秦有篇,無嫉惡之文,功鈞名敵(7),不異於賢。夫功之不可以效賢,猶名之不可實也。儀、秦,排難之人也,處擾攘之世,行揣摩之術(8)。當此之時,稷、契不能與之爭計,禹、皋陶不能與之比效。若夫陰陽調和,風雨時適,五穀豐熟,盜賊衰息,人舉廉讓(9),家行道德之功,命祿貴美,術數所致(10)非道德之所成也。太史公記功,故高來祀(11),記錄成則著效明驗(12),攬載高卓,以儀、秦功美,故列其狀。由此言之,佞人亦能以權說立功為效。無效,未可為佞也。難曰:“惡中立功者謂之佞。能為功者,材高知明;思慮遠者,必傍義依仁(13),亂於大賢。故《覺佞》之篇曰:(14)‘人主好辨(15),佞人言利;人主好文,佞人辭麗。’心合意同,偶當人主,說而不見其非(16),何以知其偽而伺其奸乎?”曰:“是謂庸庸之君也,材下知昏,蔽惑不見。後又賢之君(17),察之審明,若視俎上之脯,指掌中之理,數局上之棋,摘轅中之馬。魚鱉匿淵,捕漁者知其源;禽獸藏山,畋獵者見其脈。佞人異行於世,世不能見,庸庸之主,無高材之人也。難曰:“‘人君好辨,佞人言利;人主好文,佞人辭麗。’言操合同,何以覺之?”曰:“《文王官人法》曰(18):“推其往行以揆其來言(19),聽其來言以省其往行,觀其陽以考其陰(20),察其內以揆其外。”是故詐善設節者可知(21),飾偽無情者可辨(22),質誠居善者可得,含忠守節者可見也。人之舊性不辨,人君好辨,佞人學術合於上也;人之故能不文,人君好文,佞人意欲稱上。上奢,己麗服;上儉,己不飭(23)。今操與古殊,朝行與家別。考鄉里之跡,證朝庭之行(24),察共親之節(25),明事君之操,外內不相稱,名實不相副,際會發見(26),奸為覺露也(27)。
【註釋】
(1)下面是王充回答上文的問話,按本篇文例“蘇”前奪一“曰”字。
(2)從(òng縱):通“縱”。這裡指“合縱”,即聯合六國抗秦。
(3)窺:暗中觀望,等待機會。關外:指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縣東北)以東地區。(4)橫:指“連橫”,即秦國與六國分別結成聯盟。
(5)關內:指函谷關以西地區。
(6)三秦:這裡指秦國。由於秦亡後,項羽把原秦國的土地分給秦的三名降將司馬欣、章邯、董翳(yì義),故後人稱之為三秦。這裡是為要與上文“六國”對文,故把它稱作“三秦”。
(7)敵:相當,相等。
(8)揣摩:這裡指揣摩君主的心理。揣摩之術:這裡指“合縱”與“連橫”的主張。
(9)舉:施行。
(10)術數:這裡指治國的作法,措施。
(11)祀:年。來祀:來年,後代。
(12)這句話義難通,疑有脫誤。揣其大意是:在記載過去的成就時,就突出其效果。
(13)傍:依,靠。
(14)《覺佞》之篇:本書《講瑞》之下有《指瑞》,《實知》之下有《知實》,故疑《覺佞》與《答佞》是姐妹篇,今已佚。
(15)辨:通“辯”。
(16)說:通“悅”。
(17)後又賢之君:本句文不成義,《太平御覽》卷四○二引《論衡》文作“賢聖之君”,可從。
(18)《文王官人法》:文王,指周文王。全文指《大戴禮記·文王官人》。
(19)推其往行以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