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部分技術軍官之外,其餘的水兵基本上已經編入地面作戰部隊。
水兵幾乎被抽調幹淨的蘇聯四大艦隊,眼下主要靠抗聯派出的支援人員在協助運轉。一上蘇聯軍艦除了艦長是白面板、藍眼睛之外,其餘的水兵都是黃面板、黑眼睛、黑頭髮。包括岸防基地在內,除了部分絕密基地之外,幾乎都是穿著蘇聯海軍軍服的中國人在執勤。
儘管整個二戰期間蘇聯海軍整體上並不活躍,但畢竟這個時候抽調走一個艦隊的抗聯人員,就相當於這個艦隊基本上陷入癱瘓。而北方艦隊轄區雖說已經無德軍,但是對蘇聯人來說依舊是一條重要的海上通道。
更何況蘇聯海軍正在準備將北方艦隊部分艦艇,調往波羅的海參戰。抗聯這個時候調走北方艦隊的人員,無異於讓蘇聯海軍有種釜底抽薪的感覺。因為抗聯調走支援的人員,這個艦隊除了軍官之外幾乎就無水兵可用地步
第三百三十七章 楊震的失落
尤其是在楊震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蘇聯剛剛向抗聯轉交了二百多架德軍飛機,三百多輛坦克以及七百多門一百毫米以上口徑火炮。對於楊震這個時候抽調駐北方艦隊的人員返回,蘇聯人表示難以接受。
但在楊震再三爭取之下,也考慮到在眼下蘇軍在歐洲戰場上,已經打到距離柏林不過六十公里的奧得河。戰場正面已經與在蘇聯本土作戰時相比,縮短了相當的距離。可以抽調一部分編入陸軍的海軍人員返回海軍接手防務。
同時蘇聯海軍司令部,也認為海軍是一個複雜技術兵種。中國人早晚都要返回國內的,不可能一直替蘇維埃海軍服務。這不僅僅涉及到偉大蘇聯紅海軍面子的問題,將海防線交給中國人,也不利於偉大的蘇維埃海防安全性。
最關鍵的是一旦海軍苦心培養出來的人員,地面作戰時損失餘燼。即便到了戰後重新接管艦隊的時候,整個在楊震保證歐洲戰場結束之前,絕對不抽調回其他三個艦隊人員的情況之下,蘇聯方面最終還是同意了楊震的要求。
在帶隊去蘇聯學習海軍的李明峰以及一批中層幹部,在楊震親自要求之下,護送這批人員返回東北的時候。楊震關起門來與李明峰,秘密談整整三天的時間。而在經過這三天的談話後,李明峰沒有任何的耽擱立即帶隊返回了蘇聯。
這三天時間之內楊震與李明峰關起門來談了什麼,直到幾個月後那場驚天動地的事件發生後,別人才知道這三天兩個人究竟談了什麼。至於談話剛剛結束的時候,別人看到的只是從蘇聯調回了一批幹部,以及幾千名回國時一身蘇聯海軍軍服,回國後才換上抗聯軍裝的水兵。
同時看到的是旅順和葫蘆島港,在四五年開春之後便進行搶修。日軍遺留在旅順的重炮兵聯隊,也重新進行的部署上的調整。旅順與葫蘆島兩個港口,以及正在進行擴建的營口港,周邊的岸炮與空防也得到了相當大的加強。
而在關內戰場,在四五年初發現抗聯大舉入關之後,關內戰場立即感覺到壓力倍增的日軍,也在第一時間進行了調整。放棄了整個淮河以北津浦鐵路沿線僅存的控制區,以及基本上已經成了一座孤城濟南。全部收縮至淮河防線以南,以淮河為天然屏障試圖進行垂死掙扎。
日軍大本營決定撤銷華北方面軍的建制,將整個淮南的日軍整編成了一個第六方面軍,以上月良夫為方面軍司令官。下轄第一軍、第十二軍共計五個師團,十一個獨立混成旅團,以及七個獨立守備隊。
只不過在與本土之間的聯絡,除了已經極度不可靠的海路外,全部被切斷的情況之下,關內戰場的日軍是老太太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甚至就連四四年冬裝的發放都是一再的推遲,武器彈藥的補充數量,在海運大幅度受阻的情況之下,也數量一再的下滑。
日軍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