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縮,但關內的整體形勢卻隨著日軍戰略上的收縮,變的相當詭異。重慶方面所屬一戰區、二戰區、五戰區以及新成立的十一戰區,在兩軍控制線上動作頻頻。
但在抗聯入關部隊的兩個裝甲師快速南下,進入冀魯豫交界處後又立即縮了回去。不過雖說縮了回去,最終沒有什麼太大的動作。但在雙方控制區交界處,擦槍走火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
而重慶方面也陸續將已經完成滇緬作戰的全美械軍,陸續調往豫中與皖東北地區。僅僅豫中地區,就增加了四個美械軍的兵力。同時隨著滇緬路的打通,美援裝備移交的速度大大的加快。那位新任的美國駐中國戰區參謀長,比他的前任要現實的多。
僅僅在四五年一到四月份,重慶方面就新編成十一個全美械的軍。四五年一月份,美國一次性就移交給了重慶六百門七五山炮,二百四十門一百零五毫米榴彈炮。並將儲備在滇緬戰區的五萬多噸輕武器彈藥,一次性全部轉交給了重慶方面。
並協調英國人搶在四四年底,將還沒有移交給重慶方面的布倫輕機槍全部運到。並將英國人在比利時、荷蘭戰場,繳獲的德軍二百多噸七九子彈,全部移交給了重慶方面。加上之前在義大利戰場繳獲後,轉交給重慶方面的德制七九子彈,保證了重慶方面足夠兩年所需的七九口徑彈藥儲備。
同時美國人開始大量向重慶方面,提供反坦克所需的美製三七戰防炮,以及部分五十七毫米戰防炮。併為重慶方面的空軍,開始大批配備空對地火箭彈。儘管只提供部分M三、五型輕型坦克,但卻提供了兩個完整建制團的M十八地獄貓式坦克殲擊車。
美國人在不斷的加強重慶方面的盾堅固性,同時也在不斷削減對抗聯的武器裝備援助。進入四五年後美國援助的裝備數量一再下滑,到五六月份運抵的裝備數量,已經是到了若有若無地步。
對於美國減少武器裝備的援助,楊震並不怎麼太在乎。自己的坦克生產雖說產能不足,但至少到了眼下還能暫時滿足需要。所以他再三要求美國人爽約的武器裝備,要用機器裝置和軍工原料來衝抵。
經過與美國方面的苦心周旋,雙方就四五年的援助問題,達成了最新的協議。美國人不在向抗聯提供除了飛機之外的武器裝備,原定的武器裝備配額,轉為用抗聯最急需的工業裝置抵賬。
不過在工業裝置種類上,楊震與美國方面爆發了激烈的衝突。美國人拒絕提供大噸位的液壓機,並拒絕楊震提出的造船裝置。只同意以抗聯現有的工業基礎,提供部分恢復這些工廠產能,所急需的裝置和零部件。
美國方面不在提供電爐之外鋼鐵製造裝置,但是可以提供部分石油開採裝置,以及部分輕工業製造機械裝置。抗聯要求的電力裝置美國方面可以提供,以搶修遭遇到戰爭損壞的南滿工業設施,保證南滿工業生產所需電力。
但是製造工業擴大所需裝置,還是遭到了美國人的拒絕。美國方面以抗聯已經收復整個南滿工業區,獲得了南滿工業的補充,除了部分原料之外足以彌補戰爭的消耗。美國方面已經無需在為抗聯,繼續提供大量的機器裝置。
美國人的態度很堅決,堅持只在南滿工業區基礎上,提供缺口的部分裝置。但是拒絕增加南滿的工業產能,尤其是涉及到軍工方面的裝置。經過苦心爭取美國人才最終同意,為撫順特種鋼材製造業的恢復,以及撫順鋁廠提供一批所需裝置。
並同意出售部分飛機制造裝置,用以恢復瀋陽飛機制造廠的產能。並同意提供一批汽車製造所需的機械裝置。併為撫順、阜新兩大煤礦的恢復生產,提供一批採煤和洗煤裝置,以及火力發電裝置。
在其他的方面,美國人只是同意為東北提供三百輛拖拉機,幫助東北人民政府開發遼河三角洲。以及再提供一千部鑽機,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