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3/4頁)

年(公元48年),匈奴上層貴族爭奪單于位的鬥爭又趨激烈,並正式分裂為南北二部。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漢為南單于比立庭於去五原西部塞八十里處。繼又聽南單于入居雲中。後南單于與北單于交戰不利,漢又今南單于徒居西河美稷,並設護匈奴中郎將以佑護之。南單于亦自置諸部王,助漢戍守北地、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皆領部眾,為漢郡縣偵探耳目。從此,南匈奴人眾過著比較安定的生活,人口日益繁行。至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 年),南匈奴黨眾最盛,領戶三萬四千,口二十三萬七千,勝兵五萬。北匈奴則連年內亂,眾叛親離,南匈奴攻其前,丁零寇其後,鮮卑擊其左,西域叛千右。加以天災,人眾向南匈奴及漢朝投降者前後相屬,於是南單于一再給漢上言,宜及北虜分爭,出兵討之。漢兩次遣軍大舉遠征,出塞各三、五千裡,較之前漢武帝時,費力少而戰功多。北匈奴主力從此退出漠北,其故地尚有十餘萬戶,皆為自北南下的鮮卑人領屬,從而促成了鮮卑日後的強盛。

至西晉末,南匈奴首領劉淵率部南下,在中原建立了劉漢,族子劉曜改稱為趙(史稱前趙)。其後,復有匈奴首領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屬於匈奴一支的盧水胡建立北涼。隋唐以後,匈奴逐漸融合於其他民族之中,不復見於記載,有傳說現在的蒙古人就是匈奴後裔。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淺談《三國演義》中的善惡忠奸

《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學術界普遍認為是明人羅貫中所著。全書自東漢末年黨錮之亂、桃園結義開始,到孫皓受降、三國歸晉結束,共一百二十回。書中描寫了我國漢未至魏晉階段,即俗稱三國時代的重大歷史變革以及這個變革時代的典型歷史人物間激烈衝突及宏大戰爭場面。全書一氣呵成扣人心絃,有史而不形式於記錄,有文而能融會於史實,令人歎為觀止。

金聖嘆曾言:“三國者;乃古今爭天下之一大奇局;而演義三國者;又為古今小說之一大奇手也。異代之爭天下;其事較平;取其事以為傳;其手又較庸;故迥不得與三國並也” 作為“古今爭天下之一大奇局”的長篇歷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就是這樣一部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罕見的史詩性鉅著。

小說是以人物描寫為中心的敘事性文學;人,首先是社會人,其次才是個自然人。作為社會中的人,其心靈世界必然受到外界影響,是無比豐富複雜的,是不可能單一色調的。高爾基曾指出:“人們是形形色色的”。因此一部小說是否成功,除了選材、結構等因素外,能否塑造出成功的典型形象、刻畫出鮮明的人物性格,就成了衡量一部小說作品成就高低的重要標準。

《三國演義》全書中刻畫過的人物很多,可說成百上千,即使只論及重要人物,也有數十之眾,通常這樣的小說很難保證故事主線緊湊及人物描寫都能生動到位。但在《三國演義中》,譬如人主有如曹操、劉備、孫堅、孫策、孫權、曹丕、劉禪、孫皓、袁紹、司馬昭等為君主而形象迥異者;謀臣有如諸葛亮、司馬懿、郭嘉、周瑜、龐統、荀彧、徐庶、陸遜、賈詡、程昱、陳宮、田豐、姜維等為謀臣而形象迥異者;武將者有如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呂布、典韋、許褚、張遼、于禁、甘寧、太史慈等為勇將而形象迥異者;林林種種,不勝列舉。而這許多的人物刻畫上竟然感覺不到重複,每個人的名字都是那麼鮮活,那麼的富有生命。究竟《三國演義》有什麼魔力,怎樣才能做到這一步?

只有憑藉《三國演義》中“忠奸分明”的形象描寫才能形成這樣獨特的藝術奇觀,憑藉著忠奸衝突的自然發展,才能塑造出《三國演義》鮮明的人物形象。魯迅先生在談到《三國演義》中人物塑造時曾說:“寫的好人;簡直一點壞處都沒有;而寫不好的人;又是

最新小說: 遊戲女尊 一天一模擬,硬控亂世一百年 穿越00後動漫融合的世界 網遊:從被逼女裝到自願女裝 請叫我腐爛 網遊之大陸征服 SAN值歸零後我成了高危BUG 寶可夢真實 畫渣又怎樣?我靠神筆一路躺贏 文明:從不死族到太空死靈 我不是賤聖 我成了二週目BOSS 王者:執掌AG,我是抽卡冠軍! 開局選擇亡靈:我有ss級天賦 虛空拼圖 高達SEED之最後的歸宿 召喚萬界軍團 業餘裡踢出來的國足超級後衛 DNF:求你別搞事,我們真服了 注視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