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意志帝國的精英們必須討論一下未來的局勢了,情況並不像他們想象的那麼樂觀。
“這一次同盟國集團的表現很讓我們失望,德皇過低的估計了對手,而我們的盟國呢?奧匈帝國即使面對少量的英國和華夏軍隊也被打的一敗塗地。土耳其海軍用了數週的時間都沒能把那支義大利襲擊艦隊擊敗,最終還讓對方跑到了印度。而西班牙呢?我都懷疑它已經加入了協約國,在整個行動中自始至終都沒有采取任何有效行動!在法西邊境的20萬法軍就嚇得西班牙不敢動彈!協約國毫無阻礙的透過了直布羅陀海峽進入地中海。”魯登道夫的話語中充滿了憤怒。
“關鍵還是在法國!從俾斯麥首相時期,德意志最大的敵人就是法國,歐洲太小了,容不下兩個強大的陸權國家。而法國人一隻手就可以把西班牙壓住,如果再爆發戰爭的話,我對西班牙能否履行條約規定的義務表示懷疑。除非我們能切實保證西班牙的陸上安全,對方才可能站在我們一邊,而只有西班牙願意和我們合作,我們才能在大西洋獲得立足點並且鎖死地中海。”斯佩伯爵的話語中充滿了擔憂。畢竟德國海軍可是打算把地中海作為自己的後院的!
“而且法國還可以作為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空軍的基地,尤其是前者,只要跨越英吉利海峽就可以進入法國。只用幾個小時的時間,英國空軍就可以發動對我國的攻擊。對於我國經濟和工業至關重要的萊茵…魯爾區就在對方的槍口底下。空軍方面計算過,德國空軍的總體實力和潛力稍弱於英國和法國空軍的總和。如果再次爆發戰爭的話,對方充分利用法國的基地對德國發動空襲的話,我們的空軍也就不用幹別的事情了。”里希特霍芬同樣支援前者的意見。
“可是在此之前,我們做的推演中即使帝國集中全力發動對法戰爭,也很難取得勝利,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在美國陸軍大規模介入之前壓倒對手,我們大概只有4成左右的機會。而這一次,重新對協約國空軍和電子能力進行評估後,我想我們的勝算會進一步下降。從力量對比來說,我們的處境可能比一戰更要糟糕。因為一戰中德國可以穩壓英法兩國,而義大利、奧匈以及西班牙使我們的朋友。但是這一次,因為第三兵種的介入,我們的優勢被大幅度削減。恐怕想拿下法國會很難。”興登堡的話語中充滿了悲觀。
“對方擁有優勢的空軍,而且法國東部邊境修築了一條名為馬奇諾的防線,其防禦力之強超乎我們的想象,在防線後面還有上百萬的法軍和英國遠征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很難突破。更為關鍵的是,時代變了,我們的陸軍可以在地面擋住對手的進攻。但是對方依然可以從我們頭頂飛過去然後攻擊我們的城市和工業基地。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根本沒力量向南亞方向發展。”魯登道夫接著說道。…
“其實,就我個人感覺,法國人的戰鬥意志比一戰要弱一些。而且更傾向於保守,從這次戰爭就可以看出來,法國離義大利最近,但是他們的投入反而是最少的。空軍方面協約國中英美兩國出動的中隊數量是最多的,然後是華夏,雖然華夏直接參戰的部隊並不多。但是卻一直給義大利空軍提供了大量的飛機,而法國空軍的參戰部隊幾乎少得可憐。北部是英國人負責。南部是美國和義大利。法國的空中力量無足輕重。”凱塞林說道。
“陸軍方面也是這樣,法國陸軍雖然數量較多。但是感覺戰鬥意志比1戰要弱一些,他們十分依賴掩體。戰法上也偏向透過防禦來消耗對手,而不是主動發起進攻。也許一戰中法國人流的血太多了,讓他們對戰爭充滿了畏懼,這對於我們來說似乎是個不錯的訊息。”博克將軍對凱塞林的話十分認同,隨即藉口道。
“但是那樣又如何?期待法國人退出協約國集團?還是賭一下法國會像西班牙那樣在戰爭中無所作為?法國是一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