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衛戍力量?常山關、蒲陰陘是否屯有重兵?
“燕北大的勢力就是邊軍,就是鷹揚府,任何威脅到燕北穩定的勢力,都會被邊軍一掃而空,所以燕北大大小小的勢力雖然很多,但實力都有限,並且一盤散沙,誰都不敢觸及到邊軍的底線。而誰又知道邊軍的底線?邊軍的統帥換頻繁,燕北的諸鷹揚是囂張跋扈、桀驁不馴、為所欲為,他們倚仗自己強悍實力,黑白通吃,南北通吃,結果可想而知,燕北就是邊軍的天下。”
李孟嘗的回答出乎所有人的意外,但仔細一想也在意料當中。如果邊軍任由地方勢力坐大,甚至任由南北走私團伙沆瀣一氣,狼狽為奸,邊軍如何保證燕北的安?又如何保證燕北走私不會失控,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
“燕北乃漢虜混居之地,但真正的漢人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漢化後的胡虜,這些人主要居住在桑乾水兩岸,而長城一線則以流放刑徒、漢虜商賈和以入關逃難的北虜諸種為多。由此不難看出,燕北地區的種族非常複雜,事實上也形成不了較大的地方勢力,這也?邊軍一家獨大的原因所在。”
“但燕北邊軍同樣是一盤散沙。燕北有一個衛府將軍,一個虎賁郎將,兩個虎牙郎將,兩個鎮將,七個鷹揚府,大約八千戍軍。因為燕北走私之利過於龐大,邊軍深陷其中,不勝其擾,嚴重危及到了燕北鎮戍,為此中高階軍官就如走馬燈一般換,鷹揚衛亦是頻繁換防區,但治標不治本,依舊助於打擊走私,反而讓燕北走私為猖獗。”
“去年東征開始後,燕北邊軍至少有一半將士去了遼東戰場。今年第二次東征,燕北邊軍又被徵調了一部分。據傳聞,如今就連鎮戍燕北長城的三個鷹揚府和塞外兩鎮的戍軍都嚴重不足,至於其他四個鷹揚府是隻剩下寥寥數個看門老軍。甚至有一種猜測,說今日燕北邊軍多隻有三千人,燕北長城已形同虛設,岌岌可危。”
“邊軍為補充鎮戍力量,緊急徵募了一大批地方壯勇,而這些地方壯勇絕大部分都來自燕北大大小小的地方勢力,甚至還有商賈也混入其中,原因他,就是為了方便走私。於是自東征開始,燕北走私就越來越猖獗,如今已呈瘋狂之態。當然,這是暫時的,只待東征結束,邊軍返回,這種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也正因為如此,走私者為抓住這個難得的時機多地牟取暴利,都鋌而走險,把價值不高的物資走大路和關口,把鹽鐵等價值高昂的物資部集中走飛狐陘,所以現在不論是太行一線的常山關、蒲陰陘,還是靈丘、飛狐和蔚城一帶,戍軍數量都非常少,而且部被走私者買通,暢通阻。”
“也就是說,聯盟現在北上打飛狐,易如反掌。關鍵問題是,那是一個馬蜂窩,聯盟一旦把它捅開了,直接影響到了燕北穩定,危及到了燕北鎮戍,局面就複雜了,形勢就嚴峻了,聯盟必須做好被衛府軍四面圍剿的準備。”
豪帥們一聽,情緒高漲了。既能輕鬆攻佔一塊立足地,又能憑藉飛狐陘牟取暴利,還能乘機影響到燕北形勢甚至南北關係,可謂一舉多得的好事,當然要積極實施,落袋為安了。
接下來豪帥們又七嘴八舌地問了一些其他問題,李孟嘗一一回答,並隱瞞。
很,豪帥們疑慮盡去,立場堅定,態度堅決,開始熱烈討論如何北上攻擊了,有豪帥甚至自告奮勇,主動請纓。
李風雲主動徵詢李子雄的意見。這既是對李子雄本人的尊重,也是對聯盟豪帥們的一種暗示,同時也是向韓世諤、周仲等豪門貴胄證明自己始終保持與齊王精誠合作的態度。
李子雄心領神會,當即表態,支援李風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