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柩。靈鷲諸女唯恐途中再有變卦,直將段譽送到大理國京城。王語嫣、巴天石等在途中開始醒轉。
鎮南王薨於道路、世子扶靈歸國的訊息,早已傳筆記大理京城。鎮南王有功於國,甚得民心,眾官百姓迎出十餘里外,城內城外,悲聲不絕。段譽、範驊、華赫艮、巴天石等當即入宮,向皇上稟報鎮南王遙死因。王語嫣、梅劍等一行人,由朱丹臣招待在賓飽居住。
段譽來到宮中,只見段正明兩眼見哭得紅腫,正待拜倒,段正明叫道:“孩子,怎……怎會如此?”張臂抱住了他。伯侄二人,摟在一起。
段譽毫不隱瞞,將途中經歷一一稟明,連段夫人的言語也無半句遺漏,說罷又拜,泣道:“倘若爹爹真不是孩兒的親生之父,孩兒便是孽種,再也不能……不能在大理住了。”
段正明心驚之餘,連嘆:“冤孽、冤孽!”伸手扶起段譽,說道:“孩兒,此中緣由,世上唯你和段延慶二人得知,你原本不須向我稟明,但你竟然直言無隱,足見坦誠,我與你爹爹均無子嗣,別說你本就姓段,就算不是姓段,我也決意立你為嗣,我這皇位,本來是延慶太子的,我竅居其位數十年,心中常自慚愧,上天如此安排,當真再好也沒有。”說著伸手除下頭上黃緞便帽,頭上已剃光了頭髮,頂門上燒著十二點香疤。
段譽吃了一驚,叫道:“伯父,你……”段正明道:“那日在天龍寺抵禦鳩摩智,師父便已為我剃度傳戒,此事你所親見。”段譽道:“是。”段正明說道:“我身入佛門,便當傳位於你父。只因其時你父身在中原,國不可一日無君,我才不得不秉承師父之命,暫攝帝位。你父不幸身亡於道路之間,今日我便傳位於佻。”
段譽驚訝更甚,說道:“孩兒年輕識淺,如何能當大位?何況孩兒身世難明,孩兒……我……還是循跡山林……”
段正明喝道:“身世之事,從今再也休提。你父、你母待你如何?”
段譽嗚咽道:“親恩深重,如海如山。”
段正明道:“這就是了,你若想報答親恩,便當保全他們的令名。做皇帝嗎,你只段牢記兩件事,第一是愛民,第二是納諫。你天性仁厚,對百姓是不會暴虐的。只是將來年紀漸老之時,千萬不可自恃聰明,於國事妄作更張,更不可對鄰國擅動刀兵。”
正文 第四十九章 敝屣榮華 浮雲生死 此身何懼
大理皇宮之中,段正明將帝位傳給侄兒段譽,誡以愛民、納諫二事,叮囑於國事不可妄作更張,不可擅動刀兵。就在這時候,數千裡外北方大宋京城汴梁皇宮之中,崇慶殿後閣,太皇太后高底病勢轉劇,正在叮囑孫子趙煦(按:後來歷史上稱為哲宗):“孩兒,祖宗創業艱難,天幸祖澤深厚,得有今日太平。”但你爹爹秉政時舉國鼎沸,險些釀成鉅變,至今百姓想來猶有餘怖,你道是什麼緣故?”
趙煦道:“孩兒常聽奶奶說,父皇聽信王安石的話,更改舊法,以致害得民不聊生。”
太皇太后乾枯的臉微微一動,嘆道:“王安石有學問,有才幹,原本不是壞人,用心自然也是為國為民,可是……唉……可是你爹爹,一來性子急躁,只盼快快成功,殊不知天下事情往往欲速則不達,手忙腳亂,反而弄糟了。”她說到這裡,喘息半晌,接下去道:“二來……二來他聽不得一句逆耳之言,旁人只有歌功頌德,說他是聖明天子,他才喜歡,倘若說他舉措不當,勸諫幾句,他便要大發脾氣,罷官的罷官,放逐的放逐,這樣一來,還有誰敢向他直言進諫呢?”
趙煦道:“奶奶,只可惜父皇的遺志沒能完成,他的良法美意,都讓小人給敗壞了。”
太皇太后吃了一驚,顫聲問道:“什……什麼良法美意?什……什麼小人?”
趙煦道:“父皇手創的青苗法、保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