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2/4頁)

不成熟的外生型*國家,則另當別論了。

在本章後面的小節裡,將對對這種制度設計進行初步探討,能否讓東西方進行優勢互補,又如何互補? 。 想看書來

五、大中至正——中國人的智慧(4…5…1)

(4…5)大中至正——中國人的智慧

臺灣中正紀念堂有一塊匾,匾上寫著“大中至正”四個大字。倒不用看,這四字與蔣介石的關係,但這四個字,與中國的關係倒要注意一下。馬英九曾說,這四字出自王陽明,準確地說,是出自《傳習錄》:“不知先生居夷三載,處困養靜,精一之功,固已超入聖城,粹然大中至正之歸矣。”當然,大中至正,也是王陽明學術理念的核心。

如果由此上溯,那麼,早在宋代的朱子,也曾說過:儒者之道大中至正,四面均平。再上溯,關於“大中”,最早出自《易經•彖辭》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關於“至正”,《莊子•駢拇》:“此皆多駢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 郭象 注:“至正者不以己正天下,使天下各得其正而已。”

所以,這四個字,很不簡單。它是中國文化的抽象濃縮,連咱們的國名,也有一個“中”字,在《尚書》裡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危;惟精惟一;永執厥中”,最後落腳在“中”,這到宋、明,被視為孔門心法。執其中,守其正,是謂中正,大中,中之大者,至正,正之至者,其實,是一種哲學抽象化的概念,就是最正確的而又最好的,最精微而又最寬廣的,等等,反正,最那個的東東。

“大中”與“至正”,或是“中”與“正”之間的關係,簡單說來,就是“中”是我們一切行為的評價標準,也是我們要努力達到目標,而“正”,從字源上說,上面一,下面是止(足),就是看著一前面的一個點(目的地),直接走下去。就這要求,不能走偏,走偏了,費時不說,還會迷路,還會遇上野獸。那一點,其實就是上面的“中”,而達到那一點,這個過程與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的,就是正。“中”是思想層面的目標和標準,而正是實施層面的意識及行動。

執中守正,就是照著正確目標,走正確的路,完成正確的事。記得,宋代理學家程頤在其《伊川易說》裡面,對《易經》的解說,最核心的,就是這“中正”二字。所謂萬變不離其中,人行世上,如果,持中守正,那麼就會少一些禍咎,就會吉,相反,如果,離開中正,就會遇上兇,就會有咎。在遇兇逢咎的情況下,如果,能重回中正之道,也會逢凶化吉。對於《易》,“易”並不是最重要的,在千變萬化中計持“中正”才是最重要的。讀《易》,讀薄了,就是“中正”二字。一些人讀到了“易”,在“易”中就“偏正離中”了。

既然,大中至正,是中華文化的核心與精髓,而文化又是國家民族歷史發展的根本決定力量,對像中國這樣的有著悠久歷史文化的大國來說,這一決定作用更是突出。不像小國,可以在特殊情況下,進行外來移植。如印度,這樣的大國,因被植民而移植外來文化時,至今都談不上成功,而且這種文化怪胎也將會長遠制約印度的發展。中國的幸運在於,還沒有被完全殖民化,雖然遭受了外來文化的巨大沖擊,但中華文化的根還在,只是現在,培育這根的土壤,有些貧脊了而已。

十多年前,有首歌,叫《把根留住》,留不住根的文化最終要滅亡,留不住根的國家,最終要勢微,留不住根的民族,最終要衰微。根就是,文化內在固有的東西,有這東西,文化才能延綿流長,才會枝繁葉茂。今天看到了,關於著名歷史學家研究《清華簡》的新聞,談到,《尚書》某些篇目,重現天日,看到了秦媽皇焚書以前的《

最新小說: 王者:這個選手,正得發邪 傳說之下,時間線之外的人 遊戲降臨:從隱藏職業開始封神 nba最強球星詹姆斯哈登 夏日狂響曲 開局零幸運值?別慌我有任意門 雙城之戰:第九議員 校花別撩我,我只想打籃球! 網遊之獨步逍遙 絕世唐門之力挽狂瀾 玩三國志戰略版,分幣不充 神話再臨:我獲得了燭龍血脈 都重生了,還讓我從頭開始 一天不打仗朕就渾身難受 NBA:穿越神醫變教練帶飛姚明 鬥羅:日月雨浩,不做唐三女婿 學生議事錄 讓你當王者陪玩,竟把校花泡了? 縱橫率土從獲得神豪系統開始 網遊之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