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上的明將,也就是馮虞大人一人而已。”
這話聽著不知是褒是貶,正德卻不以為意。“好啊,既然你家大汗如此看重於他。這回議和,就由馮虞與你來談罷。”
第二百六十六章 舌戰
武官議和?且不論唐宋,大明開國百餘年,這可說是前所未有之事。不單本雅克圖瞠目結舌,滿朝文武無不目瞪口呆。神色如常的,除了馮虞,便是李東陽。
不待那些言官聒噪,正德一指李東陽,“李愛卿,你看朕所定人選妥當否?”
“臣以為,”李東陽頓了頓,滿朝文武頓時都支楞起耳朵。“馮大人主持和議,是再妥當不過了。其一,馮大人親身與韃靼打過交道,又主管南鎮撫司,深悉其底細。其二,馮大人能謀能斷,此番誅除劉黨,功在千秋,便是明證。其三,馮大人不但有武略,同樣有文韜,所謂字如其人。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反正老夫是佩服得緊。”
這話一出口,只聽朝堂上四下裡便有人嗤嗤竊笑,這字好也能算是主持和議的理由麼?不過第二條,眾人倒是聽得入耳了。此番議和,是韃靼求上門來,大明攜前番大勝之餘威,想來雙方不難達成和議。皇上只怕是有心成全馮虞,青史留名,以酬誅滅國賊之殊勳。雖然此舉大不合體制,不過那些原本躍躍欲試的言官斟酌再三,還是消停了下來。這一陣子這位皇上殺心深重,別觸這個黴頭為好。
現下頭痛的只有本雅克圖了。他心裡有數,武官主戰文官主和,自古皆然。議和這種事,如果是和士大夫打交道,給足面子。戴足高帽,總不難辦。而武將。尤其是這等有見識韜略地,立場就沒那麼容易鬆動了。當然,最難纏的便是那等老夫子,滿心底裡皆是華夷之防,不過能在大明朝廷為官地。畢竟還是人精居多,碰上那等人物機會實在是不多。
不過如今已沒得選擇。散朝之後,馮虞倒是勁頭十足,當即招呼本雅克圖開工。
到了禮部主客司,雙方及隨員各自落座。馮虞這邊本該由禮部尚書或侍郎陪同,可這兩位如今已同在天牢做伴。只能叫個主客司郎中來充用了。至於兵部職方司、會同館、四夷館、鴻臚寺等部司官員倒是人員齊整,滿滿當當坐了一大排。
看看萬事齊備,“奉旨主持和議”之類的開場廢話馮虞一句不說,伸手做了個“請”的手勢,直入正題吧。
本雅克圖咳嗽一聲,將國書上所列條目複述了一番。“馮大人,您看這幾條可有疑
馮虞點了點頭。說道:“萬事何為貴。韃靼可汗體上天好生之德,息兵罷戰,自然是再好不過。言和、換俘、開市三條自然是好的,只看細則如何擬定。至於設商棧一事。是否必須,設在何處。牽連甚廣。待大節商定,再議不遲。”
“也好。馮大人。此次議和章程如何,孰先孰後。請示下。”
馮虞笑眯眯地說道:“貴使專程而來。想必是已有腹議了。不妨說來。看看可有共識之處。”
看看馮虞不肯先出招。本雅克圖只能開口:“馮大人。這些年兩邦雖偶有衝突。大戰卻也不多。今年兩邦大動干戈。也是出於誤會。不過。不管怎麼說。刀兵相向、兩敗俱傷。總是令人嘆惋。我家大汗之意。不若此番明定疆域。兩邦立定合約。結為秦晉之邦。再不相互攻訐。如此則烽火消弭。百姓安居。此其一。”
完這些。本雅克圖抬眼看看馮虞。沒什麼動靜。又說道:
“多年來。我蒙古健兒南下牧馬。固然有部族不聽招呼自行其是。或是兩邦邊將邊民起釁。不過。大明多年不開邊市。草原軍民所需鹽、鐵、茶、布不濟。迫不得已入貴境求取。其中原委。還請馮大人體諒。以我之見。雙方早開邊市。補我國民用。增大明財貨。實為兩利兩便之舉。我國請於九邊開九口。雙方公平買賣。互通有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