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住了幾天,宋欽把《哲學原理》認真讀完。除了思考印證書中內容,他還順著笛卡爾的想法,思考事物的重力到底源於什麼。
雖然皇帝陛下,說重力來自萬有引力,可地球為什麼會產生萬有引力?
研墨,提筆。
宋欽奮筆疾書:“國人著書立說,皆欲高屋建瓴。今之欽天院,學者亦如此。先自圓其說,定宇宙天地之源,再進而研究天文物理。歐洲有大學問者,名喚笛卡爾,其作令吾茅塞頓開。研究學問,何必由大到小?由小致大可也……”
古代的學問家,其實都差不多。
先要確定宇宙觀、世界觀,比如程朱理學,就是無極化太極、太極分陰陽、陰陽氣理演化萬物。有了這個大框架,才能繼續做學問。
趙瀚下令組建的欽天院,同樣也有這種情況。科學家們對“氣理說”產生懷疑,又拿不出什麼新的宇宙觀,於是一邊搞具體研究,一邊爭吵宇宙的誕生和構成。
笛卡爾給了宋欽啟發,為啥一來就要確定這些?
世界觀確實可以有,宇宙是物質的,這就夠了。既然宇宙是物質的,就能慢慢探索研究。如何研究呢?認識論和方法論確定下來便可,一代一代不斷的去完善補充。
寫了一堆詞句,宋欽又寫出三個關鍵詞:世界觀、認識論、方法論。
確定這三個東西,中國科學的發展,才能真正走向系統化、理論化,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碰運氣。
僅憑宋欽的這一體悟,此次出使歐洲就已經值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