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人人都有的,一次“會客”槍械設計大師,話題我看就對不上點了。女主持想“深層次”,但朵院士答得很坦然。真是的,諾貝爾發明了炸藥,據說晚年很有些遺憾。但我們為保衛祖國造槍炮還要有思想負擔嗎?真是難為女主持了。
戎馬歲月,枕戈待旦,自然是槍不離身。建國後,隨著形勢的變化,槍離軍人也有了“距離”;“刀槍入庫”即便是在軍營裡。記得早年,父親就是把槍放抽屜裡或箱子裡,到時候拿出擦,我就在一邊看。但這槍是登記註冊的,出事可要拿你是問。
當年,張明家裡有兩把槍,是兩把好槍,至少在當時,這槍就像是他口袋裡的一塊手帕,沒有違反一點紀律。說來很有意思,這兩把槍都是在飯桌上得到的。送第一把槍的是開國上將——張愛萍。1951年春天,張明訪蘇回國後在杭州參加七兵團英模大會。張愛萍時任七兵團司令員。宴會上,張司令員第一次和張明相識。那時張明和洛陽營的名氣真是大的可以,張愛萍非掏腰包單請張明不可。張明當時還不好意思,把當時的洛陽營教導員王敬禮也拉上了。飯席上,他問張明槍法如何,聽人說張明是好槍手,張愛萍立馬錶示要送一支槍給他。將軍果然不食言,幾天後,把他從蘇聯養病時得到的一把好槍送給了張明。
送另一把槍的也是開國上將——許世友。不過,張明得第一把槍時還只是團長;得第二把槍時,張明差不多就是“軍長”了。這是他赴任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的第一天。許司令為他洗塵接風,而且政委杜平,副司令錢鈞、副政委王六生一個不落,都出來坐陪,據說這是從來沒有的事。吃完飯,許世友拉開家中的槍庫,要張明隨便挑一支。張明也不客氣,抽出一枝,許司令一看:“你眼睛亮!這槍一筒打禽一筒打獸……”明白了吧,送的都是獵槍。這大概是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末。
上個世紀70年代初,舟嵊要塞區副司令員康明才也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當年舟嵊要塞區在南京戰區真是很有地位,當年這些“三八式”能坐上這個位子,稱得上是中國軍隊的“少壯”派。送槍的故事,這是我在一本張明傳記中看到的。
張明、林茂成、郭繼勝是八師也是二十二軍營長中最為著名的“三英”。
張明,山東鄒平人,1938年5月,張明13歲就當了八路軍。對於小八路的形像,莫過於人民領袖毛澤東和兩個小戰士的親切交談照片,想必許多人一定都看到過。小紅軍、小八路,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中一點也不罕見,小兵今天也有,當然多是在一些藝術或體育團隊裡。說來像張明那樣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戰鬥英雄,也是“小演員”出身呢。這說來一點也不奇怪,畢竟軍隊是要打仗的,槍都扛不動,談何殺敵。所以,儘管參加革命的少年很多,但在作戰部隊,尤其在正規的連隊裡是很少見的。抗日戰爭最艱苦日子裡,機關裡許多小兵還被“堅壁”在老鄉家裡或者動員回家。中國不是伊朗,高呼“真主萬歲”,讓成百上千的少年衝向雷區。中華民族雖然有尚武傳統,但婦孺不是萬不得已,是不參與戰爭的,故花木蘭從軍要女扮男裝。
第十七章 營隊小校(三)
張明最初也是在機關當勤務員,以後又在一一五師戰士劇社、魯南劇社當過宣傳員。到了1942年,張明從少年也成毛頭小夥了,這才去了戰鬥連隊,在魯南軍區五團一營一連當文化幹事(一說是沂河支隊七連青年幹事)。文化幹事肯定是個幹部編制,這個編制現在我們很陌生,我只能估計是排級幹部,前國防部長遲浩田將軍也當過文化幹事。1943年5月張明調到軍區輪訓隊學習,學習結束後,他卻被派到邊聯縣六區區中隊的任副指導員,也可以說去了“地方”,以後又隨地方武裝的升級來到五團,我想這應該是1944年以後的事了吧。
從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