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擊的兵力也採取了逐次增兵,整個反擊戰打成了添油戰術。而在反擊之中只注意從正面死打硬衝,不注意側翼迂迴,更未能切斷鐵甲嶺與五斗山之間,以及與縱深日軍的聯絡。
在反擊失敗後,部隊有些進退失序。日軍集中主力居高臨下一衝,參與反擊的一個旅建制當即便被衝亂,部隊被壓制在茹越溝內。如果不是抗聯的兩個營搶先搶佔了茹越口兩側山地,將這個旅強行掩護下來,恐怕到時候就不是吃了一點虧了。
好在長期獨立遊擊作戰養成的部隊自身獨立作戰能力強,對戰場的適應能力葉強。雖說被日軍衝散了建制,但是各部隊絕大部分都以營連為單位,相當熟能生巧的安全分散突圍出來,就連裝備也沒有損失多少,只丟了一挺重機槍。
突圍之後,收攏的速度也很快。整體雖說受到了一定的損失,但是損失的數量還是可以接受,總體來說並不算太大,傷員也基本上都帶了出來。能在部隊被沖垮的情況之下,部隊非但沒有散,還將能帶出來的東西都帶了出來。這一點隋長青很佩服,就是當年一樣打游擊的老抗聯都做不到這一點。
不過在隋長青看來茹越口一戰的失利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點,恐怕還是出在他們的軍政主官身上。他認為此戰六縱隊失利,無論原因有多少,其實就是一句話。這一戰打的太過於急躁了,太過於表現自己了。
陳翰章司令員給他們的命令,是沿茹越口一線的節節抗擊。而晉綏六縱隊卻在從朔縣以南調到茹越口方向,發現鐵甲山與五斗山被日軍搶佔之後。卻不顧兵力尚未完全集結,兩個建制旅只到了一個十四旅,外加太嶽軍區一個團,甚至連地形都未來得及檢視便搶先發起反擊。
如果這個十四旅先依託當年晉綏軍在茹越口一線留下的舊陣地,一方面固守茹越口兩側山地等到後續的部隊趕到,一方面對地形進行仔細偵察。雖然制高點控制在日軍手中,但茹越口兩側山地還在手中。
如果沉穩一些即便不能奪回鐵甲山,但是也不至於讓日軍如此之快推進到應縣。打的太過於急躁了,反倒是吃了一個不小的虧。最關鍵的是在隋長青看來,鐵甲山雖然是整個茹越口內外的制高點,但當地山巒起伏,阻擊陣地相當的多,也沒有必要非得去奪回這個制高點。沉穩一些,應該可以爭取到三到五天的時間。
儘管其後續部隊的一個旅,也在最短的時間之內趕到,卻是隻來得及將十四旅加上掩護下來,卻因為有利地形都被日軍攻佔,在即無即設陣地的情況之下,無法遲滯住日軍的攻擊速度。十四旅撤下來的時候,幾乎是被日軍一路追著屁股下來的。
這一戰的失利讓晉綏六縱隊司令員和政委,在撤往東北方向休整的之前,與自己見面的時候,話裡話外都表示了相當對這一戰的不滿意,很是有一種面上無光的感覺。恐怕捱了一頓狠批的兩個旅長,臉上的表情也很是難看。
最關鍵自己在這邊苦戰多日,那邊多次來電主要要求增援均被自己婉拒,恐怕更讓這個六縱隊上下早就憋著一股勁了,甚至有可能會認為自己瞧不起他們。此時井出鐵藏出動一個大隊的兵力嚮應縣東北方向進攻,藉著這個機會正好可以一雪前恥。並打一場漂亮仗,給自己看看。
晉綏六縱隊現在的想法,是不是與自己判斷的一樣,對於隋長青來說並不重要。對於他來說在這個步兵大隊調往東北方向之後,就已經到了最佳的全線反擊時刻。原本他還擔心打成膠著,會影響陳司令那邊關於整個戰局的部署。所以還對攻擊發起的時間,略微顯得有些猶豫。
但現在當面的井出鐵藏中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