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這兩架飛機在測試的時候,在六個頻段上曾經接收到過六個地區的廣播電臺的訊號。一次全飛機的人,在機艙內整整聽了日本電臺吹噓了足足半個小時的他們所謂赫赫軍威。還有偽滿電臺和汪偽電臺中,替所謂的友邦吹噓的廣播。
這還是眼下電磁環境遠遠好於後世的時候,要是擱在後世滿大街的計程車、各種商業、民用、軍警使用的步談機,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廣播電臺和手機訊號。估計這些人員,非得被折磨的發瘋不可。
雖然被選拔到擔任這些工作人員的,都是從關內來東北的大學生之中精挑細選,並經過嚴格審查的。但只要是人在做這種事情的時候,永遠也不可能一點差錯不出。能將對地面截獲的訊號精確到一公里,便已經不錯了。
這個標準甚至可以說已經超過眼下電子科技最發達的美英兩國水平了。英國人在已經開始的對德轟炸,還遠遠達不到這個精確度。至於他們的對手日本人,更是被甩出去不知道有多遠。
不過對於抗聯來說,他們不會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這兩架無線電訊號定位飛機上的。其實在包括二十六聯隊在內,第七師團所有參戰各個聯隊行進序列兩側,都還部署有大量的地面轟炸引導員,以及炮兵觀測員。
只不過,這些有天上飛機配合的地面引導員,並不需要像一般的地面引導員靠近偵察。除了需要不斷的觀察日軍的行進路線調整方向之外,他們所需要做的,只是每個小組攜帶一部十五瓦的電臺,在日軍行軍序列兩側,形成一個交叉的訊號源。
將兩部電臺的訊號源的交叉位置,放在自己觀察目標的行軍序列頭上就可以了。這樣天上偵察飛機上的英國製造的導航系統,就可以接收到他們發出的訊號,而確定自己目標所在的位置。
日軍各部派出的搜尋部隊,只是按照常識在自己身邊八百米的距離打轉轉。雖說搜查進行的異常仔細,但上哪兒去發現這些一公里外的地面引導員去?更何況這些地面引導員,在投放戰場之前都是經過特殊的隱蔽訓練。
進行引導所需的電臺天線,也都利用樹木進行了隱蔽。除了進行特殊訓練的軍犬,一般人包括日軍士兵在內,只要不踩在腳下根本就無法發現。進行地面引導,也根本用不到手電、訊號燈等可見光源,只需要一部十五瓦的無線電臺。
至於實在需要靠近偵察,也有軍區直屬偵察旅的那些專業偵察兵去做,根本就用不到他們。所以這些地面引導員,雖說有一定的危險性。但是總體上來說,只要別倒黴到被自己人的炸彈炸到,危險性還是很低的。
日軍雖說不斷的在前進,但是早在此戰之前,航空兵與炮兵就聯手,完成了對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目標標繪。包括整個西滿戰場,都標成航空地圖,並且實現了網格化。每一個小格都進行了標示,並編有相對應的編號。
每一個小格內,都有相對固定地面引導員和炮兵校正人員。他們的任務,只是監視自己的目標區就可以了。這種作戰模式,還是航空兵司令員方子翼發明的。這樣一來,雖說耗費的人力大了一些,但是夜間的轟炸精度卻是高了很多。
他們根本就用不到移動,只需保證自己負責的範圍無線電訊號能夠順利並持續的發出來就可以了。在日軍全面反擊打響之前,抗聯採取了多種手段。尤其是在保證夜間轟炸精度方面,更是可以說挖空了心思,想盡了各種辦法和手段。
不僅在空中和地面設定了地面轟炸引導員,而且利用戰前最後時間在林西、西烏珠穆沁旗、齊齊哈爾、將軍廟,以及阿魯科爾沁旗最西短建立的大功率電臺構成了的自己戰場導航的系統網。地面引導員發回的這些訊號,不僅僅空中的飛機能接收到。
地面的建立的導航網,在發報方採取地線,加長通訊天線的情況之下,也一樣能夠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