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扶持南洲的華人,讓他們發展壯大,好佔領和開發整個南洲。
當然,萬磊也不怕朱允炆心懷反攻中原的異志,因為他手上的人實在是太少了,最少要用兩三代人的時間才能真正的發展壯大,到哪時,老一輩的恩恩怨怨早就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了,而且大家本就同祖同宗,再加上貿易關係的深入,最終還是兄弟關係,根本打不起大仗來。
再者說了,南洲在發展,也是對大華民國的一個鞭策,使之不敢固步自封,這也是保持文明不斷進步的動力源。而以大華民國宏厚的底蘊,力壓南洲這個小國也不是什麼難事。
一艘夏級大郵輪上,是專門負責南洲貿易事宜的一位貿易司長,叫李邦善,二十三四歲的樣子,看起來卻及其幹練。他是大華民國的新生一代,接受過新式的大學教育,聽過萬大總統的課,說起來也算是大總統的半個門生,這種人才,在各行各業都是最搶手的,年紀輕輕就身居要位,也不算太稀奇。
方孝孺見到這位比自己小几十歲的小司長都能與他自己平起平坐了,不由得暗自感慨時事變化得太快,更有一種被時代淘汰的感覺。
“方先生,我們這一趟運來了兩千多政治犯,你們是否接收?”李邦善淡然問道,他倒是不怕對方不肯接收人,如果對方不收,他就隨便找另一個地方把人放下,把南洲搞成“城邦”林立的分裂狀態。
“只要是政治犯,我們都願意接收。只是我們復興城內缺少糧食,不知貴方可運有糧食過來?”方孝孺有些擔心地問道,現在城內有上萬人,這麼多張嘴吃飯,他這個當管家的也是難為無米之炊。
“糧食只運來一船,不過我們帶來了一些新的物種,比如說甘薯和玉米,甘薯這種東西不挑地,現在下種,兩個月之後就能挖出來吃,而玉米抗旱,種下去多少也能有些收穫。另外,我們也帶了些綿羊來,你們想辦法圈出一些地來養羊,羊毛有多少我們收多少。”
“圈地養羊?”方孝孺眼睛一轉,就道:“現在外敵當前,我們連飯都吃不飽,只怕沒法圈地養羊。”
“路已經指給你們了,你們走不走是你們自己的事。”李邦善白了方孝孺一眼,他當然知道這老傢伙心裡有顧及,怕吃商隊壓價的虧,不過他也不明說,話題一轉就道:“我們還帶來了一船藥材和兩船武器,你們把貿易品準備好了沒有?”
“準備好了,我們備下了四千張皮草,五箱寶石和一箱金條。”
“哦,連金條都有了,看來你們找到金礦了。”李邦善不由得笑了。
“只是一座小金礦,由於當地土著襲擾,一直無法安心開採。”方孝孺忙道,而且在提到土著襲擾時,用的是重音強調,好像是生怕被商隊的人發現了,然後去強佔。
“方先生請放心,大總統既然把南洲作為一座流放島,我們就不會來這裡搶要東西,你們就安心發展吧。如果有足夠多的黃金,我們甚至還可以出讓鐵路技術給你們哦。”李邦善笑著誘惑對方。
當然,造輪船的技術是不會出讓的,華遠公司還得靠這搞海上貿易的壟斷,這種壟斷最少要搞上幾十年,等大華民國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技術進行升級換代了,才會把輪船火車蒸汽機等技術公開。
“修一條鐵路,到底要多少黃金?”還別說,方孝孺有些心動了,他想修一條通往礦區的鐵路,以便以金礦的開採。
“鐵路修造技術的轉讓不是我們華遠公司可以做主的,我可以轉告大總統陛下,看他怎麼說。”
“那就讓李公子代為美言,此事若成,方某定有重謝。”
“說什麼謝不謝的啊,以後你們多弄些好東西,用來跟我們交換,我這個當貿易司長的能把業務做大,這才是正經。”李邦善笑道。
“一定,一定,下次李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