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鑊(hu^或):古時稱無足的鼎。按現在的說法稱大鍋。
(2)鴟(ch9吃)夷:皮革做成的口袋,可以盛酒,也可以裝人。橐(tu¥駝):口袋。這裡是裝的意思。
(3)恚(hu@惠):憤怒。
(4)驅:驅趕。
(5)參見《後漢書·張禹傳》。
(6)丹徒:縣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大江:這裡指流經丹徒一帶的長江。
(7)錢唐:古縣名。秦置錢唐縣,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以西靈隱山麓。兩漢時為會稽西部都尉所管轄。浙江:錢塘江。
【譯文】
傳書上說: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放在鑊裡煮,然後用皮口袋裝了丟到江裡。伍子胥很憤恨,於是攪動江水成為波濤,把人淹死。如今會稽,沿丹徒的長江,錢唐的浙江,都建了伍子胥的廟。大概想安慰他怨恨的心,止住那兇猛的波濤。說吳王殺死伍子胥,把他丟在江裡,有這事;但說他怨恨憤怒攪動江水成為波濤,就沒有其事。
【原文】
16·13屈原懷恨,自投湘江(1),湘江不為濤;申徒狄蹈河而死(2),河水不為濤。世人必曰屈原、申徒狄不能勇猛,力怒不如子胥。夫衛菹子路而漢烹彭越(3),子胥勇猛不過子路、彭越,然二士不能發怒於鼎鑊之中,以烹湯菹汁瀋漎旁人(4)。子胥亦自先入鑊,乃入江(5)。在鑊中之時,其神安居(6)?豈怯於鑊湯,勇於江水哉?何其怒氣前後不相副也!且投於江中,何江也?有丹徒大江,有錢唐浙江,有吳通陵江(7)。或言投于丹徒大江,無濤;欲言投於錢唐浙江,浙江、山陰江、上虞江皆有濤(8)。三江有濤,豈分橐中之體,散置三江中乎?人若恨恚也,仇讎未死(9),子孫遺在,可也。今吳國已滅,夫差無類(10),吳為會稽,立置太守,子胥之神,復何怨苦?為濤不止,欲何求索?吳、越在時,分會稽郡,越治山陰(11),吳都今吳,餘暨以南屬越(12),錢唐以北屬吳。錢唐之江,兩國界也。山陰、上虞在越界中(13),子胥入吳之江,為濤當自上吳界中(14),何為入越之地?怨恚吳王,發怒越江,違失道理,無神之驗也。且夫水難驅而人易從也。生任筋力,死用精魂。子胥之生,不能從生人營衛其身,自令身死,筋力消絕,精魂飛散,安能為濤?使子胥之類數百千人,乘船渡江,不能越水。一子胥之身,煮湯鑊之中,骨肉糜爛,成為羹菹,何能有害也?
【註釋】
(1)湘江:河名。發源於廣西,主流流經湖南省東部,是湖南省最大河流。屈原自投汩羅,汩羅系湘江支流。參見王逸《離騷章句》。
(2)申徒狄:殷末人。根據《莊子·盜蹠》和《淮南子·說山訓》的記載,他因諫紂王沒有被採納,抱石投河而死。
(3)衛:指春秋時衛國,菹(&租):把人剁成肉醬。衛菹子路:子路任衛大夫孔悝(ku9虧)
宰時,在貴族內訌中被殺、後被剁成肉醬。參見《淮南子·精神訓》。彭越(?~公元前196年):字仲,昌邑(今山東省金鄉縣西北)人。漢初大將,封梁王。後被告發謀反,為劉邦所殺。烹(p5ng抨):用鼎鑊煮人。參見《史記·黥布列傳》。
(4)瀋(sh5n審):汁。故疑上文“汁”,系“瀋”的旁註誤入正文。漎:根據文意,疑摐(ch&ang窗)”字之誤。上面“湯”,“汁”、“瀋”三字從水,順手誤寫。摐:撞,擊。瀋摐:這裡是湯汁濺擊的意思。
(5)根據文章,疑“乃”前奪一“後”字。《藝文類聚》卷九引《論衡》文有“後”字,可證。
(6)居:語助詞,無義。
(7)吳:吳縣,古地名,漢時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