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徯(xì細):通“系”。用繩子捆綁。
【譯文】
我說:在孔子以前,俗儒已經流傳著關於麒麟是為聖王而出現的這種說法了,孔子聽見了這種傳說而又很少見到這種動物,所以見到麒麟出現,就奇怪它為什麼到來。實際上,麒麟出現是沒有任何目的的,它也是一種常見的動物。它行經魯國的草澤之中,魯國人見到這種動物,碰上就捕獲住它了。孔子看見麒麟被捕捉,捉到後又死了,就以麒麟自比,自認為治世的主張到了窮途末路不能再繼續施行,將會被小人所拘禁了。所以孔子見到麒麟而自己哭起來,是由於見到麒麟被捉住並且死了,並不是根據它原本是為什麼來而哭的。然而麒麟的出現,是它自己與獸類相聚會;它的死,是人殺了它。假如麒麟有神智,是為聖王而出現,當時並沒有聖王,它為什麼出現呢?它能思慮深邃,遠避禍害,為什麼會被魯國人捕獲而殺死呢?從當時沒有聖王而麒麟出現來看,可知麒麟不是為聖王而出現的;從它被魯國人捕獲殺死來看,可知它並不能遠遠地避開禍害。聖獸不能自免於災難,聖人也就不能自免於禍患。禍患災難的事件,聖者不能避開,而說鳳凰、麒麟能思慮深邃,遠避禍害,太荒誕了。
【原文】
51·6且鳳、驎非生外國也(1),中國有聖王乃來至也。生於中國,長於山林之間,性廉見希,人不得害也,則謂之思慮深,避害遠矣。生與聖王同時,行與治平相遇,世間謂之聖王之瑞,為聖來矣。剝巢破卵(2),鳳皇為之不翔;焚林而畋(3),漉池而漁(4),龜、龍為之不遊。鳳皇,龜、龍之類也,皆生中國,與人相近。巢剝卵破,屏竄不翔(5);林焚池漉,伏匿不遊。無遠去之文,何以知其在外國也?
【註釋】
(1)外國:泛指邊遠地區。
(2)剝(pū撲):通“撲”。擊。
(3)畋(tián田):打獵。
(4)漉(lù鹿):使水乾涸。漉池:把池水放幹。漁:捕魚。
(5)屏(bǐng丙):隱。竄:匿。屏竄:躲避。
【譯文】
而且鳳凰、麒麟並不是產生在邊遠地區,中原有了聖王才來出現的。它們生於中原,長於山林之中,性情清高很少出現,人們不能夠傷害它們,就說它們思慮深遠,能遠避禍害了。它們與聖王同時產生,活動正與政治清明時期相遇,世上的人就說它們是聖王的祥瑞,是為了聖王才出現的。搗毀鳳凰巢,打破鳳凰卵,鳳凰因此會不飛翔;燒燬森林來打獵,放乾池水來打魚,龜、龍因此會不遊動。鳳凰,是龜、龍的同類,都產生在中原,與人相接近。巢被毀卵被打破,鳳凰就躲避起來不飛翔;林被焚燒池被放幹,龜、龍就隱藏起來不再遊動。並沒有它們遠遠離去的文字記載,怎麼知道它們存在於邊遠地區呢?
【原文】
51·7龜、龍、鳳皇(1),同一類也。希見不害,謂在外國,龜、龍希見,亦在外國矣。孝宣皇帝之時,鳳皇、騏驎、黃龍、神雀皆至。其至同時,則其性行相似類(2),則其生出宜同處矣。龍不生於外國,外國亦有龍;鳳、驎不生外國,外國亦有鳳、驎。然則中國亦有,未必外國之鳳、驎也。人見鳳、驎希見,則曰在外國,見遇太平,則曰為聖王來。
【註釋】
(1)鳳皇:照上下文,疑為“鳳、驎”之誤。
(2)性行:本性和行為。
【譯文】
龜、龍、鳳凰、麒麟,同屬一類。鳳、麟很少出現不受傷害,就說它們存在於邊遠地區,龜、龍很少出現,也存在於邊遠地區了。孝宣皇帝的時候,鳳凰、麒麟、黃龍、神雀都出現。它們都同時出現,那麼它們的本性和行為是相同的,它們的產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