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謾罵以及攻擊,那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唐歡再次閉上了眼睛,“中國,就是批評家太多,而太缺少實幹家了。謾罵或許痛快,找漏洞也很容易,但難的是如何去修補這些漏洞,如何在既成事實下去改善那些漏洞。我現在稍微有點力量,所以想去腳踏實地的做點事,為中國人做點事,為中國做點事。”
第二六六章 暴雨就要來了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有一個愛國心,又很有責任心好了吧。”聽到唐歡說完之後,林美玉忽然撲哧一笑,然後她看了看遠方的那個劉秘書,“不過你說的在中國離不開政治是不錯,然後,站在勝利者背後也不錯,可是,要是照你這麼說的話,豈不是說總理那些人跟鄧公有矛盾,然後最後的勝利者一定是鄧公?”
“當然。”唐歡點點頭,“如果不是這樣,我幹嘛第一次找的不是趙總理跟胡書記,而是去找鄧公呢?”
“可你怎麼就這麼肯定鄧公會贏呢?”林美玉又問,“要知道,貌似胡書記跟總理那些人,跟鄧公的實力也不相上下吧?鄧公雖然掌握了軍隊……難道,你是說鄧公會發動軍事政變?”
“呵呵,你想哪兒去了。”唐歡笑著搖搖頭,“軍事政變?你想的也太兒戲了,實際上鄧公目前根本就不用發動軍事政變,事實上從始至終,這個國家的大權都一直在鄧公手中。不客氣地說,現在的胡書記跟趙總理,沒有鄧公支援,也不會有那麼多權利。”
“那又是為什麼呢?”林美玉問,“鄧公為什麼要給他們權利呢?”
“恐怕,這是因為鄧公也對改革到底怎麼走心存疑慮吧。”唐歡說到這裡,就慢慢嘆了口氣。
的確,如果說1985年之前,胡趙都是堅定的鄧公一系的話,那麼1985年之後,事情就發生了變化,或者可以說,19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及中國政壇的一個分水嶺。
這是因為,在1985年之後,由於改革開放的深入進行。**的領導層圍繞改革中的兩種不同觀點開始向兩極分化了。一種觀點是在**領導下政治上相對開放的以市場為主導地經濟;另一種是較少政治自由的、**和政府繼續對經濟和社會進行絕對控制的、由市場政策進行調節的計劃經濟。
前者,或者說完全以市場為主導的更加自由的經濟政策,強調的是經濟和政治改革地同時並舉;後者較保守的觀點則強調地是緩慢漸進的經濟改革,不願意進行大幅度地政治改革。而雙方辯論的焦點則是:引進價格體系改革的時間和性質問題,還有就是最關鍵的黨政分離問題。
改革開放的觀點最早似乎是由趙和胡提出地,然後他們的觀點得到了鄧公支援,並且鄧公也因此想法提拔了他們。用他們地熱情跟能力去推行改革開放,否則的話。以他們的背景來說,根本就沒有可能在那麼短時間內登上國家權利的頂峰。而趙跟胡,也是所謂開明改革派的領軍人物。
在八十年代中期到1986年底以前,他們這些更加開明的改革派似乎掌握著主動權,是他們討論並起草了引進價格改革的計劃。
事情發展到這裡,一切似乎都還沒有什麼太突出的矛盾。但1986年4月,隨著他們的深化政治改革。特別是黨政分離的試點工作開始進行地時候,鄧公和胡耀邦之間地關係彷彿一下子就出現了裂痕。
當然,這只是雙方裂痕的一種表面化,其實在之前,就能夠看出雙方都已經有些不爽了。如果說之前鄧公是完全支援**內開明一派地話,那麼到了這時候,鄧公則幾乎完全站到了保守派那邊。
實際上這種事情,在蘇聯也是一樣,蘇聯的改革也是一樣在進行,因為對於蘇聯跟中國這兩個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來說。他們都清楚不改革就無法繼續走下去。所以其實中國跟蘇聯的改革幾乎是同步的。而在政治方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