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行動。
作為直面帶清的最後一道障礙,趙學寧覺得自己很有必要給鄭氏政權一個體面。
經過他這段時間對鄭氏政權的一番調查,基本上確定了鄭氏政權現在也就是依託答辯的狀態。
從之前鄭氏政權和舊阮氏叛軍聯手進攻西山政權的戰鬥來看,他們的軍隊強度甚至還不如西山軍,而蘭芳當初只用一個燧發線膛槍營就把他們兩萬軍隊給打崩了。
可以說軍事上,完全不是對手。
政治上,其國內的政治情況好像也相對比較複雜,後黎氏王朝名義上是安南國王,然而鄭氏才是真正的統治者,搞得和日本那個天皇將軍各做各的格局有點相似。
不過都無所謂,他們的軍隊是依託答辯,趙學寧只要揮軍進攻,攻佔北越之地的難度不會比攻佔南越之地難度更大,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最好別讓鄭氏統治者逃到廣西找帶清告狀。
能讓帶清晚知道一天,就能爭取到更多整頓當地社會秩序的時間,時間越久,則趙學寧就越能把北越之地初步打造為自己的戰爭發起基地。
如此一來,趙學寧決定設計一個海路並進的戰術,用陸軍主力在陸地上推進,而以海軍運輸一個營的步軍和一個營的炮隊直接在北圻地區的海岸登陸,然後大軍直插升龍府,也就是河內,直接給鄭氏集團來一個甕中捉鱉。
如此,就能在帶清不知道的情況下搞定鄭氏,然後分秒必爭,利用鄭氏故地的一切資源為討伐帶清進行準備,與此同時,把軍隊主力調遣過來,進行戰爭安排。
消滅鄭氏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所以趙學寧就開始召集部下的軍事參謀人才,開始進行具體的進攻帶清的計劃。
一段時間的商議之後,大家達成了一些基礎的共識。
比如這一次作戰,基本上是不會改變的三路進軍。
第一路是西路軍,第六兵團和暹羅新軍第一軍共兩萬人的兵力組成,從北越之地向廣西發起進攻。
這一安排則是因為廣西的清軍兵力比較薄弱,比較好進攻。
第二路則是中路軍,以第四兵團、第七兵團和暹羅新軍第二軍共三萬人組成,先取瓊州府,再從瓊州府渡過海峽向廣東發起進攻。
清軍在廣東的軍隊比較多,所以以三萬人組成中路軍突入廣東展開攻略。
第三路是東路軍,也是此次作戰的主力軍,以第一兵團、第二兵團、第五兵團和暹羅新軍第四軍、第五軍為主力,一共是五萬大軍,從海路發起行動,先取臺島,再登陸福建。
還有就是有別於三路大軍的海軍。
海軍艦隊此番的主要作戰目標就是全面控制清帝國領海,並在戰爭發生之初就執行切斷京杭大運河的軍事任務,將帶清南北漕運攔腰截斷,直接打擊帶清的經濟大動脈。
與此同時,為了給南方執行攻略任務的陸軍主力減輕壓力,海軍需要駛入膠州灣,在天津衛地區登陸,直接威懾京師,逼迫清政府把一部分主力用於拱衛京師而不敢南下。
如此三路進攻,基本上就能確保至少能夠把三省之地,完成第一階段作戰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