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春日,陽光帶著些許俏皮,在枝葉間跳躍。祁龍、李白荷、祁虎子和春燕四人揹著行囊,懷揣著對歷史的敬畏與對先輩的敬仰,踏上了前往廣西的旅途。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探尋那些被歲月塵封的紅色故事,讓歷史的記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光芒。
抵達廣西后,他們馬不停蹄地輾轉來到一個寧靜的小村落。村子裡的老人們大多經歷過那段艱苦歲月,對紅軍的故事如數家珍。經人指引,他們找到了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老人坐在院子裡的老槐樹下,手中的蒲扇輕輕晃動,看到他們到來,臉上露出和藹的笑容。
“孩子們,來,坐這兒。”老人熱情地招呼著,“你們想聽紅軍的故事,我可有的是。”
老人緩緩開口,聲音帶著歲月的滄桑,卻又充滿力量。他講起紅軍長征經過廣西時,面臨著怎樣的艱難險阻。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惡劣的自然環境,缺衣少食的困境,但紅軍戰士們從未退縮。他們翻山越嶺,在陡峭的山路上艱難前行,草鞋磨破了,就光著腳走;乾糧吃完了,就吃野菜、啃樹皮。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一位年輕的戰士為了掩護戰友,毅然衝向敵人的陣地,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一條生路。
“他還那麼年輕啊,眼裡卻有著堅定的光,就為了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老人說著,眼眶微微溼潤。
祁龍等人聽得入神,彷彿穿越時空,親眼目睹了那些驚心動魄的場景。李白荷忍不住問道:“爺爺,後來呢?”
“後來啊,紅軍繼續前進,他們的精神就像火種,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老人感慨地說。
告別老人後,他們來到了當地的紅軍歷史展廳。展廳的外觀莊重而古樸,灰色的磚石彷彿在默默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一踏入展廳,一股濃厚的歷史氣息撲面而來,一幅幅黑白照片掛滿了牆壁,每一張都承載著一個動人的故事。
他們首先看到的是一張紅軍戰士在雨中行軍的照片。照片裡,戰士們身著破舊的軍裝,揹著簡陋的行囊,在泥濘的道路上艱難前行。雨水順著他們的臉頰滑落,打溼了衣衫,但他們的步伐堅定有力,眼神中透著不屈的光芒。旁邊的文字介紹說,這是在一次急行軍中,為了按時到達指定地點,戰士們不顧惡劣的天氣,日夜兼程。
“看他們的眼神,那麼堅定,再大的困難都無法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祁龍指著照片,對夥伴們說。
春燕輕輕點了點頭,眼中滿是敬佩:“他們心中有信仰,所以無所畏懼。”
繼續向前走,有一張照片,是一群紅軍戰士在簡陋的帳篷裡開會。昏暗的燈光下,他們的臉上寫滿了疲憊,卻又透著堅毅。旁邊的文字介紹說,這是在一次激烈戰鬥後的短暫休整,戰士們顧不上休息,就開始商討下一步的作戰計劃。
“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還能保持這樣的鬥志和組織性,太令人佩服了。”李白荷感慨道。
祁虎子看著照片,想象著當時的場景:“他們肯定在為了革命的勝利,絞盡腦汁地謀劃著。”
展廳裡還有一張紅軍幫助當地百姓的照片。照片裡,紅軍戰士們幫著村民收割莊稼,臉上洋溢著質樸的笑容。旁邊的說明提到,紅軍所到之處,秋毫無犯,還積極幫助百姓解決生活困難,深受百姓的愛戴。
“這就是軍民魚水情啊。”李白荷感嘆道,“紅軍把百姓放在心上,百姓也把紅軍當成親人。”
除了照片,展廳裡還陳列著一些紅軍使用過的武器和生活用品,破舊的步槍、磨損的水壺、打著補丁的軍裝,每一件都見證了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祁虎子拿起一支仿製的步槍,感受著它的重量,想象著當年紅軍戰士們扛著這樣的武器衝鋒陷陣的場景。
“他們太了不起了,用簡陋的裝備,對抗著強大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