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達到了頂峰,因為院線方几乎把百分之七十的銀幕留給了杜克的《復仇者聯盟》。
但對於院線方的代表們來說。這種抱怨顯然顯得有些無厘頭。
不能否認的是,這些作品的確有一定的藝術含量,但站在影城的角度,其本身就是市場的一部分,作為供貨商供應給觀眾的商品而已。因此,觀眾喜歡看什麼,他們就把什麼電影的場次多排一些,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因而對於這種指責,院線方的代表們也很鬱悶。
一位來自廣東的院線方代表,就大吐苦水,“咱們不說遠的,上個週末,就有9部電影在我的影城上映,我這裡總共就10個廳。就算是每部電影排一個廳,一天我又能排幾場?而且都是新片,大部分片方自己都沒做過宣傳的,觀眾來買票,人家都不知道這是什麼電影。比起來,《復仇者聯盟》名氣多響亮啊,觀眾點名要買《復仇者聯盟》的票,難道你要我們告訴觀眾,別看《復仇者聯盟》了,你是中國人,你該支援國產電影,你去看國產片吧……”
面對在場的導演和製作方的指責,院線方顯然不想背阻礙國產電影發展的這個黑鍋,又有一位代表站出來強烈反駁,說很多國產電影,並不是他們不想安排,而是其題材和內容實在太爛,觀眾根本就不買賬。
“爛到什麼程度?我去看片都看不下去的地步。基本上,我們對於國內導演們的態度都是建立在尊敬基礎上的,因為從全世界範圍來看,一個導演都是有其成長曆程,高峰和低谷的,誰也不能保證這部電影拍爛了,下部電影就不會是精品。我們也知道觀眾的口味很多元,但有些電影……“
這位代表猶豫了一下,最終沒有直接說,“我不方便點名字,你從觀眾反響看就知道了,沒有一個人會說是好片。這樣的電影,我們憑什麼支援?而這兩年,這種電影不但沒有減少,而且每個月都在不斷增加。網上甚至有人總結過,去年在院線上映的200多部中國電影裡,就有100部足以稱為‘坑爹聖手’的爛片。以往市場沒有開放,我們碰到一些電影淡季的時候,就只能放映這些電影,但現在既然有選擇,為什麼不去放映那些利潤好,口碑高的好萊塢片?”
在這位代表看來,現在上映的國產電影除了真正的“爛片”,還有很多無法言說的“詭異片”,“其實有些片不見得很差,但看第一眼就知道它肯定沒市場。就像之前王小帥自己都說了,他也知道《我11》肯定賣不好。既然如此,為什麼還非要擠進影城呢?如今加盟院線的影城,都是企業化管理的,作為一個企業要計算利潤的,那麼我為什麼放著能賺錢的電影不放,卻來做這個不賺錢的電影?尤其是影城都在商業旺地,場租、水電、人工,都需要計入成本的。”
“王小帥知道如今商業院線的苦處……”
站出來說話的是一位電影公司的老闆,好像他就是《我11》的投資方,“所以更加呼籲建立藝術院線,讓他的《我11》這樣的藝術電影在專門的藝術院線進行放映,而這類院線應該由國家來進行補貼。”
這句話一出,現場很多人都不動聲色的翻起了白眼。
那位院線方的代表顯然對於投資這種電影還一力推向影院的人有些怨氣,後面說出的話就不太客氣了。
“我雖然很贊同建立藝術院線,但並不贊同藝術院線放映第六代導演的一些電影。”
他直接站了起來,說道,“如果是由政府來出資補貼,那麼政府本身是代表廣大人民的,補貼的東西也應該是代表廣泛的群體需要,而第六代導演的作品,大多是從很私人的角度出發的一種直觀感受式的電影,比如賈樟柯的小鎮情節,王小帥的三線情結,這些東西只屬於他們私人,能找到投資方拍出來,那是他們認同這些導演的觀點,而在觀眾角度來看,既然商業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