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讀書。
講武塔的第一層是武學理論,從武學的起源到武道的建立發展,千年中出現的各家流派和名人,都論述得詳盡。防蟲腐的楠木書架上,有竹簡,也有雕版書冊,一眼望去,足有上萬卷。
蕭琰按著二曾伯祖列的單子,依序從書架上取書而讀。
她在第一層待了三日,然後上第二層。
第二層是內功心法,這些內功心法多數是從道門流出,經過蕭氏宗師的修習,又多有創修,形成蕭氏的心法,供弟子選擇修行。
蕭琰學的是商七代母親傳的心法,當然不需要再修習這些心法。蕭遲在書單中列出二層的書目也只是讓她讀,不是讓她學。但觸類旁通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蕭氏宗師創心法的經歷、過程、感悟,對武道修行者也是大有裨益。
蕭琰在第二層待了五日。
第七日蕭遲過來,回答她記在紙上的一些疑問,便自離去,當然順道調戲一下蕭琰也是必不可少的。
蕭琰送走這位曾伯祖後上了第三層。
從第三到第九層,都是武功秘籍,有掌、拳、腿、指,也有刀、槍、劍、戟,甚至冷門的兵器秘籍都有。
蕭琰在這七層裡待了半個月,待的天數最多的當然是“刀”這一層,其他幾層都是讀讀看看而過。
期間蕭遲來過兩次。
她繼續上了第十層。
第十層是各種輕身術和步法。蕭遲給她列出要修習的是斗轉星移。蕭琰之前修習的是斗轉星移的上卷,這裡是下卷,而且是真正的精華所在。蕭琰看得如痴如醉,邊看邊想邊悟,渾忘了時日,直到蕭遲傳音給她,讓去文道堂聽課,她才知道已經進了十二月。
還是由堂兄蕭紡帶她出了谷,便有文道堂的夫子——十四堂叔蕭昕領她去百經堂聽課。
百經堂是講大課、也是學子辯論的地方,蕭琰今日去聽的不是經課,而是辯論會。
十四叔邊走邊給她普及文道堂的知識。
蕭氏的文道堂分易、經、文三部:易部是以易學為主,包括象數、天文曆法、地理方輿;經部是諸子百家,下面又分諸堂,儒經堂、道經堂、墨經堂、法經堂、史經堂,等等;文部則是教詩詞賦散文之學。百經堂的辯論會是經部的辯論會,十四叔笑著說,經常打架是在這裡。
蕭琰這次旁聽的經辯會論題是“仁德禮義”,這是經部的經典常論題,每年七月、十二月都要舉行一次這個論題的辯論,而學子們是抽籤決定他們的立場,不管他們認不認同,反正要從他們抽籤的這個角度去論。十四叔說,世間道理沒有絕對,處在不同的地位,站在不同的角度,對同一件事的看法是不同的,而且因時因地還不同。蕭氏子弟要學的,是這種多角度考慮問題的思維。但是他們在畢業前,必須按自己選擇的方向參加辯論,然後在下山前寫出自己的答卷:仁德禮義孰為先?
這個答卷將封入他們的學檔中——同樣沒有標準答案,評判也如將道般,將由他們自己做出,用自己一生的實踐來做評判,最後歸入他們的“文以載道”檔中,供後輩子弟學習經驗,吸取教訓。
蕭琰在經辯堂時終於體會到什麼是文架,她覺得寧願打十場武架,也不願意打一場這樣的文架,簡直是唇槍舌戰更勝刀兵,其酣暢淋漓處又讓人止不住擊掌道絕。
一個上午的經辯結束出來時,她還沉浸在其中,只覺許多堂兄堂姊的辯論簡直字字珠璣,讓她心中有些困惑的事情也豁然而解,不由深刻理解何謂“大道相通”,文武之道雖然相反,一些道理卻是相通的啊。
她覺得對二曾伯祖說的“武道信念”的理解又進了一步。
中午在經道堂用膳,和十四叔和其他幾位族叔夫子一起。
用完午膳,十四叔領她在經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