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公張維賢覺得右眼狂跳,他也經常出席小朝會,作為一座盆景而存在。
“若大明九邊戰事,全靠這些總兵、參將、遊擊。朕意,不如參考衛所官階,核定各自品級、所帶兵員與許可權”
聞出味道,盆景國公爺開口了
“若成常例,恐九邊總兵手握兵權,尾大不掉”
“無妨,九邊總兵常設監軍輪換,只看忠心,不擾軍令。再者,營兵並無授田,總兵、參將、遊擊,乃至兵士,均可調換。此前,為鼓舞士氣,朕讓錦衣衛在遼東宣揚,有傑出戰功者,可調入京營,甚至護衛宮禁,為朕親兵”
為何邊境滋生將門,還有個原因,沒人願去,命苦,只能自己賺錢找補。同是大將,燈紅酒綠賺小錢喝小酒,還是邊境挨刀子吃風沙,很好選。若立功就能陪駕御前,青雲直上,誰不願去邊疆鍍鍍?
張維賢的眼皮,跳得更厲害了。衛所,京營,這是勳貴的基本盤啊
黃嘉善接著開口了
“熊延弼有疏,遼東戰事頻繁,衛所土地多有拋荒,軍戶多有離散,奏請收回所有土地,統一耕種,可保軍糧無憂。藉此,兵員轉為營兵,軍戶均轉為民戶”
張維賢慌了
“衛所制,乃太祖欽定,大明國策,不可裁撤啊陛下”
校哥兒顧左右
“首輔意下如何”
“遼東戰事一時不可了,且暫時裁撤,日後再補無妨”
“善”
鄭智上的事,說臨時可能是永久,說永久也可是臨時。張維賢一口悶氣未消,打擊復來
“朕的承諾,亦不可失信於遼東將士啊,京營整頓得如何了?”
京營,一直是劉一燝頭上的烏雲,他被問得一愣,怎解?
他身邊的韓爌,懂了
“陛下,京營整頓尚需時日,當下不若先騰出幾衛編制,安置遼東功勳”
“那就參考成祖爺舊例,將武驤左衛、武驤右衛、騰驤左衛、騰驤右衛騰出來,組一個御林軍勇衛營吧,除遼東功勳將士,再徵選各地年輕士官、有功兵士、勳貴子弟一同訓練,配予新款火槍火炮,為朕之近衛親軍”
“英國公家,可有優秀子弟?”
打一個巴掌,不,是砍兩刀再給個甜棗,味道很酸苦
“老臣這就與各家勳貴商議”
“京營二十萬軍,騰出四衛,兩萬多人而已,哪用商量,國公通知他們就是”
誰都知道衛所、京營是大明的兩大爛瘡,張居正都不願碰的那種。
既然皇帝敢讓熊蠻子來試刀,文臣們也就放過了總兵權力過大這事,反正,最終統帥還是他們。
皇帝動勳貴乳酪,樂見其成啊。
接下來是遼東怎麼任命總兵的問題了,校哥兒交給兵部和熊延弼商量。
不急,軍改的路還很長,很長。
軍改這兩字,藏心裡很久了,校哥兒不說,只做。
-----------------
“軍戶苦,遼東的軍戶都巴不得轉為民戶,朕記得,錦衣衛本也來自軍中,你們的軍戶,也想轉為民戶嗎?”
“卻是不會,日子再清苦,錦衣衛多少也算張老虎皮,在外不叫人欺負”
駱思恭回答得還算坦誠
“那就好好操練起來,優勝略汰。朕想著,營兵改制了,錦衣衛也跟著改改,升級,改編。”
“當下品階,各升一級。都指揮使,正二品;都指揮同知,從二品;都指揮僉事,正三品”
“東、西、南、北各設指揮使一名,正三品,指揮同知,從三品;指揮僉事,正四品”
“至於其他的鎮撫司,千戶所,照此各升一級,朕要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