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讓飛船進入四維空間,那就得將飛船所在的空間,從三維空間切割下來。
飛船跟著切割的空間進入四維空間短暫的停留,然後在返回三維空間。這不就完成了瞬移?
其中的關鍵因素是,需要投放多少暗物質,才能保證飛船所處的空間進入四維空間之後,能夠在寂滅之前完好的返回。
這裡面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
首先要切割多大的空間來包裹飛船?其次投入的暗物質要達到什麼比例才能維持空間的穩定?最後進入四維空間再返回的這一過程,是主動還是被動實現的?
想要實現真正的瞬移,就必須搞清楚這三個問題,並在這三個問題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關係。
這無疑需要拿四級文明的戰艦去實驗,在沒能找到三者的平衡點之前,每次被送入四維空間的飛船肯定都會被寂滅成能量態。
他只有九十幾艘飛船,想要自己完成這個實驗,幾乎就是撞大運。
陸平思慮了一番,咬牙決定試驗一次。
即便實驗失敗,拿到資料就有了說服力,到時候把這個無底洞一般的實驗扔給無名者去填。
一艘千幻飛船被肢解了,只留下了暗能量發動機、飛船主體骨架和三才陣的三個陣眼。
陸平設定了程式之後,帶著其餘的飛船全部撤離了現場。
空曠的荒蕪宇宙帶中,只剩下骨架的千幻飛船激發了空間切割武器。三道球形幕布很快將飛船包裹起來,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球形空間。
空間內充斥著提前遺留的大量的暗物質,隨後整個空間就從可見宇宙消失了。
剎那之後,原地的缺口被空間張力填滿,只留下了一團少量的中性氫原子。
實驗的過程非常短暫,無疑這是一次失敗的試驗,不過陸平卻非常高興。這證明他之前的推測是正確的。
被分離的空間確實進入了四維空間,這一點沒有直接資料可以證明,但現場遺留的中性氫原子可以間接說明問題。
這些中性氫原子就是那片空間內,飛船和暗能量寂滅之後的遺留物。
被切割的空間相對於大宇宙來說,是一個封閉、獨立的小三維宇宙,它的熵增效應將會無窮大。裡面的一切物質都會加速進入熱平衡狀態。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這個小宇宙內的時間流速無窮大。
陸平推測,暗物質在小宇宙內可以抵禦熵增效應,延緩物質達到熱平衡的時間。
想要讓二者的關係達到穩定狀態,和主三維宇宙保持一致,目前還不知道能不能做到?
不過,作為一款“瞬移”武器來使用的話,也不需要保持一致,只需要能在四維空間堅持到返回三維空間的時間就行。
至於為什麼會返回三維空間,陸平還不明白,只有一定的猜測。
本宇宙具體有多少個維度,這個沒有定論。但是這些維度之間存在一種廣義的平衡關係,有一種人類還沒認識到的‘力量’來維持各自的獨立和整體的統一。
低維度空間進入高維度空間以後,會被這種未知的力量自然排擠,重新迴歸原有的維度。
在陸平的猜想中,可以把多維宇宙空間的不同維度,比作不同海拔的水流。
低海拔的水流可以透過水泵的外力加持,流向高海拔,這個過程的核心原理是動能轉化為勢能。
水泵一旦停止工作,這些水就會倒流而回,勢能再次轉化為動能。
如果空間真的和水一樣,具備這種維度轉化關係,是否可以認為空間也具備不同維度的動能和勢能?
暗物質對於空間來說,相當於水泵的角色,可以在一定條件下,增大低維度空間的動能向高維勢能轉變,讓其進入高維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