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呢,還是發起你的信心呢?
佛為究竟有無且置。閣下必欲致詰佛之有無,且問閣下自己畢竟是有是無。若謂是無,此一上絡索,是誰述說。若謂是有,請的的指出其述說者。語言系喉舌與識心相即而有,文字亦識心手筆運動而現。二者皆不出色受想行識五蘊之外,皆非閣下自己。離此五法指得出,許閣下問佛究竟有無為大智慧問。
佛究竟有沒有,暫且不論。你一定想要問佛的有無,請先問你自己究竟是有是無。如果說是無,這來信上的一番絡索,是誰說的。如果說是有,請明明白白指出那個述說的主體。語言,是喉嚨舌頭與識心相合而產生;文字,也是識心加上手筆揮動而顯現。語言、文字這二者都不超出色、受、想、行、識五蘊之外,都不是閣下你自己。離開這五法,如果指得出你自己,我就稱許閣下你問佛究竟有沒有,是個大智慧的發問。
若指不出自己之有無,欲先知佛為有無,乃狂妄無謂之問,非切己窮理之問也。佛畢竟是有,因汝凡情未滌,決不能見。閣下自己亦是有,因汝五蘊未空,亦不能離色受想行識,的的指出也。
如果你指不出自己的有無,卻要先問佛的有無,這是狂妄無知的發問,不是切合自身窮究真理的發問。佛是有的,然而因為你凡夫情見沒有滌除,所以決定不能見到;閣下自己也是有的,而因為你五蘊未空,從而也不能在色受想行識之外,明明白白地指出來。
金剛經令發菩提心菩薩,發心度盡一切眾生,令其皆證無餘涅盤,而不見有一眾生得滅度者。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佈施為六度萬行之首,舉佈施則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萬行,皆當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修。
《金剛經》中讓發菩提心的菩薩們,發心度盡一切眾生,讓一切眾生都證入圓滿無餘的涅盤,而不見有一個眾生得到滅度 (的事相) 。 (經中說應當) 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佈施是六度萬行之首,佛舉出佈施,那麼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乃至萬行,都應當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修行。
此經文略,唯舉佈施以該其餘。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修一切善法。如上所說,且道是有相耶,是無相耶。如此廣大光明之相,逼塞太虛,而謂之為無,是何異於生盲乎哉。
這是經文省略,只是舉佈施來概括其餘的五度萬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我、人、眾生、壽者相,修一切善法。上面所說的,你說有相還是無相呢?如此廣大光明之相,完全充塞於太虛,卻稱它為無,這與盲人有什麼兩樣呢?
其言無一眾生得度,不住相,無相,無所住者,欲人不滯凡情聖見之執著相耳。其言度盡眾生,行佈施,生心,修善法,欲人稱性修習自利利他之法,以期自他同得圓滿菩提而後已。不於此中著眼,妄執無相為究竟。與噇 (chu áng ) 酒糟漢同一知見,尚得謂有智慧人乎。
經中說:“無一眾生得度”,“不住相”,“無相”,“無所住”,是要我們不滯礙於凡情聖見的執著相罷了。經中說:“度盡眾生”,“行佈施”,“生心”,“修善法”,是想要我們稱性修習自利利他之法,以期望自己與他人,同得圓滿菩提。不在此處著眼領悟,卻錯妄地執著無相為究竟。這與吃酒糟的蠻愚漢是同一種知見,還能稱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嗎。
信有何難起,疑有何難去。汝決定不肯起,決定不肯去。雖佛親與之說法,亦無如之何,況吾儕具縛凡夫乎。
信有什麼難生起的,疑有什麼難去除的。你決定不肯起信,決定不肯去疑。即使佛親自對你說法,也沒有辦法,何況我們這些通身都被繫縛的凡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