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道流通,如春回禹甸,日朗堯天。無一處一人,不蒙其光明,沐其含育也。
昨天接到你寫的信和哀啟(譯者注:舊時一種由死者親屬敘述死者生平及臨終情況的文章,一般附在訃聞之後傳送親友) ,讀後,不禁悲傷感嘆不已。諸佛菩薩以及法身大士,因為哀憫憐念眾生的緣故,示現出生在世間,隱藏光芒與眾生共事,來施行教化。示現為男子或女子,或者國王、大臣,皇后、妃子、賢女,以及貧窮下賤之流,使得眾生親眼看見(他們的事蹟) 而受到感動啟發,從而隨地隨人,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一佛乘的境地。這樣一來,佛法的流通,如同太陽照耀著春天的大地,沒有一個地方不蒙受光明;又好似時間回到了唐堯和夏禹的時代,沒有一個人不得到化育啊。
觀太夫人一生行跡,及臨終景象。(光)前所謂乘願輪以示生,居坤維而說法者,為的確之極。
根據你母親一生的行為事蹟,以及臨終的景象來看:我前面所說的,乘願力之輪來示現生死,居婦女地位而演說佛法,是確切到了極點。
(光)虛受男身,濫廁僧倫,四十年來,於法門毫無裨益。讀太夫人汲汲流通大藏,刻印契理契機之書,直欲愧死。而朝暮禮誦時迴向,乃攄我愚誠。尚望太夫人慈愍,挽彌陀聖眾,以速度我,何可謂為法施。
我徒勞地受身為男子,在僧人的行列中濫竽充數,四十年來,對於佛門絲毫沒有貢獻。讀到你母親急切地流通大藏經,刻印契理契機的佛法書籍(這些事蹟) ,幾乎要慚愧而死了。至於早晚禮拜誦經時(為太夫人) 迴向,只是表達我一點庸愚的誠意而已。還祈望著太夫人慈悲憐愍我,快快挽隨阿彌陀佛以及海會聖眾來度我,哪裡可以說成是法佈施呢。
然不妨藉此緣事,以增長自利利他之心。故博地凡夫,當禮誦時,尚為諸佛迴向,況示居凡位,於理又有何妨。
然而也不妨藉著這個事情和緣份,來增長自利利他之心。所以,博地凡夫在禮拜誦經之時,尚且要為諸佛迴向。何況你母親示現於凡夫地位,所以這樣(為太夫人迴向) 做在義理上就也沒什麼妨礙。
至於七中,及一切時,一切事,俱宜以唸佛為主,何但喪期。以現今僧多懶惰,誦經則不會者多,而又其快如流,會而不熟,亦不能隨念。縱有數十人,念者無幾。唯唸佛,則除非不發心,決無不能念之弊。又縱不肯念,一句佛號,入耳經心,亦自利益不淺。此(光)絕不提倡作餘道場之所以也。
至於打佛七的時候,及其他一切時間,一切事務當中,都應該以唸佛為主,哪裡只是喪期內才這樣呢?因為現在的僧人有許多都比較懶惰,不會誦經。加上(法會中誦經) 誦得像流水一樣快,會誦但不熟悉的人也不能隨著誦唸。就算有幾十位僧人,能誦經的也沒幾個。只有唸佛這件事,除非不發心,否則決對沒有不能唸的。另外,縱然不肯唸佛,一句佛號入耳經心,也對自己有不小的利益。這就是我絕不提倡作其他佛事道場的原因。
人當臨終,唯同聲唸佛為有益。若識心未去,沐浴舉哀等,大有所妨。是以修淨業人,須於平日,與眷屬說其所以,庶不至誤用親愛。
人在臨終時,只有同聲唸佛這件事最有益於亡者。在亡者的神識還沒離開的時候,為亡者沐浴或舉行哀悼等舉動,都會對亡者往生有很大妨礙。所以說修習淨業的人,必須在平時,就和親人眷屬說明臨終關懷及助念往生的事理,才不會被親人眷屬錯用了情愛,(而使得往生受阻) 。
若過量大人,出格高士,正不必懼其被此牽掛耳。良由彼福德深厚,當穢業已滅,淨境現前時。即在此時,其所見所聞,已非此間景象矣。
如果是過量大人或者出格高士,自然不必擔心被家親眷屬障礙往生了。這是由於他們的福德深厚,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