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鏐拿出開得最好的一支梅花,獻給張居正:“送張閣老,人生璀璨如紅梅。”
喲嚯!
小嘴還挺會說話的。
“我謝謝你啊!”張居正無奈收下花,又稱讚:“晏秋生和王衡的文章都寫得很好。”
這兩個孩子聽了,都高興地揚起無形的大尾巴,一人一句跟張居正討論文章。
……主要是想聽張閣老具體誇哪裡好!
不是三歲小孩兒了,要學會主動找誇。
“我呢!我呢?我特意帶了功課出來!”朱翊鏐著急地問。
張居正保持微笑,和藹地說:“你很認真,但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留白?”
“不會寫的字就空著啊!”朱翊鏐理直氣壯。
他再過幾個月才滿五週歲,會寫自己的名字就不錯了!尤其是“鏐”字,筆畫還特多,都快把他寫哭了。
張居正更加確定,以潞王名義送上的陳情疏不是其本人的意願。
幕後之人是皇帝無疑。
皇帝能有刀刃向內的決心,讓張居正更有信心解決帝國的種種弊端。
他也看出晏秋生和王衡“再誇誇我”的心思……
有真本事的小孩兒得意洋洋不會討人厭,只會讓張居正覺得“真可愛啊!我當年也是這樣的吧?”
三個小孩子完成任務,心滿意足地離開張府。
朱翊鏐抱著一懷抱的花還有些不滿足,天真地問:“張閣老,我可不可以挖兩棵樹回宮?”
“不可以。”張居正斷然拒絕,“晏家有兩株臘梅,花不比紅梅差,你去挖吧!”
禍水東引!
別以為就晏文瑄會“借刀殺人”、“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十八般武藝,誰都不傻!
朱翊鏐只能遺憾放棄。
他內心有一套標準,晏珣是太子哥哥的老師……晏珣的樹就是哥哥的樹,挖哥哥的樹後果很嚴重。
身邊的太監悄悄告訴過他,要尊敬太子,不能惹太子生氣。
一通連吃帶拿,熊孩子們終於走了,張居正不禁鬆了一口氣。
孩子們出張府沒多遠,遇到其他來張府的訪客,只見馬車上掛著“新建伯”的燈籠。
晏秋生看了一眼,對王衡說:“你的本家啊!”
新建伯是王守仁的封號。
王守仁去世後,封號一度被剝奪。
隆慶元年,皇帝念及前代功臣,復詔追封王守仁為新建侯,其後人可世襲伯爵爵位。隆慶二年六月,王守仁的兒子王正億奉召襲封新建伯。
現在來張府的,是王守仁的兒子王正億。
迎面碰上內閣閣老晏府的馬車,新建伯府的馬車停下想要避讓。
晏府的車伕先一步停下避讓,讓對方先過。
雙方交錯而過時,王正億拉開車簾,正好看到三個大小番薯的臉……他們也拉開了車簾。
聽隨從說是晏家的少爺們,王正億很困惑,暗暗尋思:“是我不在京城太久,訊息不靈通嗎?不是說晏文瑄沒娶妻?竟然有幾個小少爺了?阮公公還跟我說親……哼哼,要看看,再看看。”
晏珣是京城未婚男子的公敵!
眾人都暗暗打賭,誰能解決掉這個老大難的單身漢,還京城的上空一片朗朗乾坤。
阮瑛又悄悄給晏珣物色了一個“王姑娘”。
合著就是要“親上加親”,跟王家的姑娘槓上了。
……
皇帝、陳皇后和李貴妃和朱翊鈞都收到了朱翊鏐送的紅梅。
“我本來不想要,可張閣老一定要送。他說把最好的花送給母妃,母妃就不生氣了。”朱翊鏐信口開河,耍起小聰明。
他想調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