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家和張閣老的關係。
但……張居正特意點名給李貴妃送花,是不是有一點點不對勁?
皇帝問:“你們都是怎麼說的?”
朱翊鏐詞窮了,眼珠一轉:“張閣老十分熱情,人又慈祥,一直誇我讀書認真、文章寫得好。”
皇帝搖搖頭,小兒子的水平怎麼樣,他還能不知道?
他問跟著朱翊鏐出門的太監,從太監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所以說,不要相信小孩子的話。小孩子不會撒謊,但是會胡說八道。
李貴妃尷尬又氣惱:“你怎麼還折別人家的花呢?晏秋生和王衡都不折。”
“是他們幫我折的!我那麼小,怎麼夠得著?”朱翊鏐著急解釋。
母妃休想冤枉我!
李貴妃找到理由,說都是外頭的小孩子帶壞乖巧無辜的小鏐鏐。
皇帝笑道:“都是小事,隨他們去吧!朕看這些花很好!挑出幾支最好的,送給高先生。”
別人借花獻佛,皇帝借花獻老師!
朱翊鈞有樣學樣,也挑幾支送晏珣。
傳出去!張閣老給高閣老和晏閣老送花!
高儀和殷士儋:什麼意思?他們搞小團體,把我排斥在外?
朱翊鏐親自去給張居正送禮,還是太子寫的“責難陳善”,是在表明皇帝的態度。
皇帝用人不當、過分信任外戚,才有意外禍事。
皇帝承認自己的錯誤,認可張居正對李家的處理,並鼓勵百官向張閣老學習:勇於規勸皇家的過失、提出好的建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訊息傳開,李偉一家也得縮著脖子,不敢再折騰。
說來可笑,李偉竟然找到汪德淵頭上。
汪德淵奉命以山東道監察御史的身份監督募兵,一去就要一兩年,這幾天忙著收拾行李、跟親友告別。
李偉卻讓人去找汪德淵,說是請汪大人過府一敘、有事相托。
汪德淵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直接拒絕——不是在下不識相不給面子,可皇上讓您老閉門思過,我上門打擾是不是不太好?
他重點強調“閉門思過”四個字,把李家的人氣得臉色發綠。
汪德淵不用管李偉私底下怎麼罵罵咧咧,捲起包袱帶著妻兒、義子、幕僚隨從,浩浩蕩蕩赴登州上任。
當初送李開先回鄉,汪德淵在山東住過不短的時間,知道那裡的氣候……冬日和初春都很冷,海邊也會有大雪,要帶上厚棉衣和大毛衣裳。
“戚將軍的牌坊是太子殿下督建的,氣勢宏偉精美絕倫,還有晏賢弟和王世貞大人的畫,我帶你們去看。”汪德淵對妻兒說。
他的妻子顧淑芳生下一個可愛的兒子。
在比兒子這方面,他贏了晏珣一局。從今往後,晏兄就是晏賢弟。
官員外任是常有的事,和之前隨軍出征廣西相比,外派山東監督募兵可以帶著家人上任,名副其實的大肥差。
顧淑芳常聽汪德淵嘮叨,對登州很期待,舒爾哈齊也很期待。
他聽說,從登州出海不過幾日就能到遼東,是不是可以回家鄉走一趟呢?
沒別的意思,就是想炫耀一下自己現在過得很好。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
汪德淵沒留在京城過年,匆匆啟程赴任,不知道的還以為他躲避李家。
羅萬化見狀,也帶著老母親和妻兒去福建赴任……他去的,是汪德淵去過的地方。
晏珣的便宜表侄楊仲澤升了漳州知府,也還在那裡。
晏珣送別兩位朋友,請羅萬化給楊仲澤捎一封信。
不管身在何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