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條並不是漫無目的的在建業城轉悠。
這個年代已經有海商的存在,雖然魏吳交惡。
但是兩國之間的貿易並未因此斷絕。
而向條的目標就是這些海商。
劉諶在臨來之前交待過向條,為了迷惑孫皓各種吳國君臣。
最好能夠和那些掌握著海上貿易和河運的世家打上一番交道。
讓吳國上下覺得大漢買船確實是只為了防備北方的曹魏,而非要對付吳國。
向條列接觸那些世家的訊息,自然也被孫皓打探到。
在得知向條同樣準備向那些世家購買船隻的時候。
孫皓原本在懸著的心頓時就放回到肚子裡了。
看來劉諶真的只是打算買些船隻防備魏國。
於是便立刻準備和向條再次接觸,想要把吳國水師淘換下來的舊船賣給向條。
這本就是題中應有之義,然而卻引發了一些人的不滿。
吳國和魏國的國情大差不差,都是由幾個世家聯合起來推著孫家到臺前當代理人。
本質上還是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這一點從吳國幾個通商城市都被世家把持,而不是像大漢一樣,稅收歸朝廷所有就能看得出來。
所以在孫皓再次把向條召進吳宮商議這件事的時候,這些世家理所當然的覺得孫皓的舉動是故意針對自己這些人的。
和之前孫皓故意晾著向條不同,那些世家對於向條的示好是很滿意的。
反正對方要的也不是好船,都是已經快要廢棄的大船。
這些大船對於自己來說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但卻可以拿來賣給蜀漢換錢。
眼瞅著生意就要談成,卻被孫皓給截胡了,任誰心中都會感到不爽。
原本朱家等世家大族對於孫皓稱帝這件事就很不爽,再加上這次斷人財路。
這些豪族長久以來積壓的不滿終於爆發了出來。
“姑母,陛下的目光應該放眼天下,而不是和咱們這些人爭這些蠅頭小利。”
朱宣藉著進宮看望朱太后的名義,把這件事原原本本的講給了朱太后。
朱太后聞言心中也有些氣惱。
倒不是氣惱這些船的事情,而是孫皓從登基之後,把自己手中的權利基本上都收的差不多了。
只留下一些掌管內宮的權利,可這並不是朱太后想要的,她想要的是自己兒子將來能夠成為大吳的皇帝。
只可惜孫皓在這些事情上做的還算是滴水不漏,即便是朱太后一時半會兒也找不到什麼由頭來對付孫皓。
如今好不容易把一個不算把柄的把柄送到自己手裡,朱太后怎麼能輕易放過。
“傳本宮的旨意,讓陛下來見本宮!”
朱太后對身邊的侍者說道。
侍者立刻前去向孫皓傳旨。
彼時的孫皓正在和向條商議賣船的事情,得知朱太后召見自己本能的皺了一下眉頭。
但是卻沒有多想,只是和向條說了句稍等,便往朱太后所在的方向去了。
沒有見到朱太后,孫皓卻第一眼看到了朱宣,眉頭再次一皺。
“見過太后,不知太后相召,有何要事?”
朱太后看著執禮甚恭的孫皓,心中稍安,或許這件事裡有什麼誤會也說不定。
於是便語氣放緩的說道:
“本宮聽說蜀國來了個使者,準備問咱們買些舊船。”
“而且已經和各家都商量的差不多了,陛下又何必橫插一腳?”
聽到朱太后的話,再看看站在一旁的朱宣。
孫皓的心頭頓時冒出一股無名之火。
自己從登基到現在,為了大吳江山算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