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兒奶奶和村裡的其他老人一樣,本來不用去工地幫忙,頂多就是洗洗菜。可她閒不住,非要找點事兒幹,好像一天不忙活就渾身不自在。語兒姐姐最近變化可大了,從過去那個總低著頭、不敢說話的小姑娘,變得活潑開朗,臉上總是掛著笑。她和囡囡處得特別好,經常幫阿媽她們照看囡囡。囡囡也黏她得很,每次看到語兒姐姐回來,就咯咯笑,伸出小手要抱抱。
昨天,工人們已經開始建語兒姐姐家的房子了。阿奶殺了只雞過去主持祭拜,還派發紅包,在地基坑裡放了錢幣。以前,語兒奶奶一個人撐起整個家,偶爾阿媽去幫幫忙。可後來阿媽懷孕了,身體越來越吃力,連阿奶都得扛起整個家,那日子過得真是難啊!雖然村裡有補助,但語兒奶奶倔得很,不肯老是靠別人。所以,她和語兒姐姐只能省吃儉用,時間長了,兩人體質都越來越弱。
上輩子,不光是語兒姐姐家,張昊自己家也一樣。村裡耕地少,青壯年大多參軍去了,村裡勞力一下就緊張起來。尤其是那些犧牲慘重的戰役,每次都有幾個只能帶回衣冠冢,村裡一年到頭都能聽到哭聲。八三到八五年前,烈士撫卹金少得可憐,國家窮,部隊都得自己種田養活自己。犧牲了,就給三四百塊錢。到了八十年代中末期,改革開放後,國家經濟才慢慢好起來,撫卹金才提高到一千五到兩千,也就是當時一兩年的工資水平。那些年,正是這些無產階級者在犧牲中,一點點推動著祖國的發展。
現在,語兒姐姐和奶奶住在張昊家。語兒姐姐和小不點他們睡一張床,語兒奶奶和阿奶、太奶住一個房間。叔伯、叔公這些大老爺們兒就住在客廳,晚上鋪塊木板就能睡。嬸嬸、大伯母、叔婆和堂哥堂姐們則住在裡面的房間。
洗完碗筷,村民們也都回來了。大家開始洗手洗臉,準備開飯。今晚的飯菜還算豐盛,有臘肉炒四季豆、帝王蟹炒蒜苗、魚湯、苦麥菜和白菜。雖然菜不多,但量大得很。
小不點、囡囡、語兒姐姐和村裡一幫半大孩子坐在矮椅子、矮桌子這邊。這矮桌矮椅也不知道小不點啥時候搬回來的,七八張矮桌子,幾十張椅子。大人開一桌,小孩也開一桌,阿媽、嬸嬸、大伯母她們也沒辦法,只能陪著坐,幫這些小祖宗剝帝王蟹殼。
吃完飯,收拾完垃圾,戰士們和村民告別。一天忙完,大家都早點回去洗漱睡覺。看著戰士們臉上洋溢著的笑容,小不點把他們的身形、體格、身高、腰圍、肩寬、臂長、腿長都大概記在腦子裡。這幾天戰士們輪換過來幫忙,基本都輪了一遍,每個人的資料小不點都記得清清楚楚。
觀測完,小不點找來紙筆,把各個身高體格層次的資料記錄下來。比如一米七的有多少人,肩寬、腰寬、腿長、臂長多少的人又有多少,一米六的……全部歸類總結一遍。
“咿呀......啊呀......”洗漱完,小不點和阿媽她們打了個招呼,就飛奔向產線室。
來到產線室,他開始調配化纖,然後出絲編線織布。有現成的機器,布料很快就織出來了。接著,他走小產線開爐鍊鋼,設計電機縫紉機部件。鐵水融化、去除雜質後,加入幾種稀土,開始製作各種剪刀、針、電機縫紉機的粗模。
每種做了一百套,然後帶到科研一層。開啟小型機床和微型機床,開始編碼各個部件的加工程式。編碼完成後,開始執行,把模具按順序擺放好進行加工。
趁著加工間隙,小不點又開微型爐製作電路板和電子器件。有電腦的、印表機的、影印機的,也有縫紉機和智慧機械臂的。
製作好後,關停各大裝置,帶著加工好的部件、電路板和電子器件回到產線室。他先把電機縫紉機組裝好,安裝電路板等電子元件。裝完一批縫紉機後,又組裝一批機械手,給它們也安裝電路板,讓它們變成智慧機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