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家門 (第1/3頁)

江南,蘇州府,上海縣,黃浦江以東,有一座諾大的農莊,叫做沈家莊。

這沈家莊建立的時間不長,也才幾個月。這裡的土地,曾有過紛紛擾擾的過往。

這裡一度都姓徐,徐階的徐。徐階乃是嘉靖朝的首輔,官聲清正,京中宅院也不大,奴婢也不多,是個安貧樂道的典範。誰知致仕歸鄉後,來了一個督巡南都十府的愣頭青、右僉都御史海瑞。巡著巡著,竟發現此地二十多萬畝土地都是徐閣老的,橫貫上海、嘉定、華亭三縣,都不繳賦稅,無比誇張。這位海青天不懂官場規則,不知為尊者諱,把鍋蓋一掀,天下譁然。

後來,紛紛擾擾老長的一段公案,搞得徐階身敗名裂。海瑞也被調走,徐家的地也“被證實”大多是別人投獻的,並非巧取豪奪的。但江南土地兼併與投獻之風,由此可見一斑。

沈家莊的快速崛起,一半得益於這種風氣。沈家家主沈世魁,乃是當今國丈之一,半生漂泊,而今一步登天,回到江南歸宗認祖置辦產業。當朝沒有強勢首輔,比較平衡,顯得皇權獨大。而且首輔有任期,國丈卻是終身的,當今皇帝才十七歲,好日子還長,所以沈國丈效仿當年徐閣老,大肆圈地,士紳不怎麼敢阻攔。隔壁華亭縣,還出了個工部尚書徐光啟,而上海縣卻沒什麼大員可以依仗。

沈國丈是體制裡出來的,熟悉官場,手段高明。先查土地賦稅記錄,老實上繳的官紳、自耕農,沈國丈按市價收購土地,或用其他土地置換。至於不老實的,呵呵,商量一下,我舉報你,你被查收,或者你土地打折賣我?江南有幾家土地經得起查?一來二去,沈家土地連成老大一片。沈國丈又長袖善舞,交遊廣泛,頻頻出沒南直隸、蘇州府的風月場,很快聲名鵲起。地方士紳愈加敢怒不敢言,最多嘟囔一句“樹小、牆新、畫不古”,老錢嘲諷一下新錢罷了。

樹小牆新沒底蘊,在江南府宅中確實很容易看得出來。此地受徽派建築影響頗深,都是粉牆黛瓦,高高低低的馬頭牆,與一馬平川的又綠意盎然的上海平原,相當適配。有歷史的宅院,高低延綿的粉牆,被雨水侵蝕後,暗啞不耀眼,加上大樹前遮後擋的點綴,那就是天人合一的詩畫江南了。

“師弟你說,這沈國丈什麼意思啊,老把咱圈在這裡,也不讓出門”

白得耀眼的高牆後存留著前任的精巧園林,小橋荷池、垂柳太湖石,一應俱全,但大乘真人徐鴻儒此刻卻無心欣賞。

“前幾日我買通了管家,說沈國丈在找船出海,也不知與我等有沒有關”

一身富貴相的王好賢,逃命的路上各種奔波,瘦了很多,反顯得有點精幹了。

“前些時日我施展了些法術,國丈心悅誠服,但回過頭,也沒見他來虔誠供奉,你說他到底信還是不信?”

“難說,宮中供奉龍虎山正一教,道法高深,或許他見多了”

“教中陸續來投的人,而今有多少了”

“沈國丈將人分為幾處,不好計算,但估摸也有兩三千人了”

-----------------

沈國丈確實在找船,找得差不多了。此刻他正在另一個臨縣--太倉縣的崇明島上,拜謝船主呢。

綠水青山蔚藍天,粉牆黛瓦馬頭牆,深井高宅大廳堂,磚石木雕歲月長。這才是標準的江南世家大院,這家主人也姓沈,擁有良田千頃、海船百艘,乃是崇明首富。而這首富地位,正是隆慶開關以來,幾代人依靠海運累積出來的。

大明的南北貿易,不全靠漕運,實際上,宋元就有了海上漕運這件事。走的正是太倉港、崇明、萊州港、登州、天津衛這條線路。沈家所在的崇明是長江出海口,地位得天獨厚。

雖然大明後來又實施禁海,但民間海運,一直沒停。

最新小說: 三國:從打猛虎,救皇后開始 我登頂成龍後,女將軍跪求原諒 命運冠位指定:冠位虛構史學家 四合院:重生獲得超級金手指 木葉:宇智波極端?獻上忠誠! 朱雄英現代留學十年,迴歸大明 庶子逆襲:蕭逸塵的權謀征途與愛 大明:我朱雄英不當孝子賢孫 手握百萬鐵騎,你說朕是反賊? 紫鸞記 古鐲通時空,假千金嬌養江陽王贏翻了 開局救下劉邦,竟成為歷史權臣? 什麼?我一個科研人員成皇子了? 綜影:當缺德瘋批拿了反派劇本 我在明日方舟當暗區聯絡人 直男穿進ABO靠裝A升級美貌 科舉風雲之張誠傳奇 明末之我若為王 在葉羅麗當美強慘的日子 邊水往事同人:野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