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筆沙沙的在紙上寫下了“孔家”兩個字,然後停住了。
這紙上先前已經寫著“饑民+新糧”、“傳藥+醫療下鄉”、“逃戶+皇莊”、“漕幫+新軍”、“斜教+宗教司”等等字眼。
咬了咬手中炭筆的木頭外殼,校哥兒抬起了頭,開了口
“時敏,和朕說說衍聖公的由來吧?”
魏忠賢及時上報了白蓮教即將叛亂,立下一功,校哥兒暫時放下殺心,且先讓他老實做事,以觀後效。前方線報不斷傳來,大亂將起,皇帝要先做好佈置,將損害控制在最小範圍,也順路看看能否從中獲得點什麼。
比如說,孔家佃戶,竟是造反中間力量,這,說明了什麼?
這事不適合去問那些文臣,只能問最像文臣的劉時敏。
“啟奏陛下,冊封大成至聖先師嫡親後裔,始於漢高祖十二年,封孔聖人八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家嫡長便有世襲爵位。後千年,封號屢經變化,宋至和二年,改為衍聖公,曾一度變為奉聖公,後又改回衍聖公,一直沿襲至今。”
“夫子,聖人也,萬世師表。這衍聖公可是文臣之首,天下表率,傳至今日已有六十餘代,不知可有哪一任衍聖公,曾經為國為民挺身而出,立功立德立言?”
“陛下這”
“朕聽聞這些孔家人,金來降金,元來降元,膝蓋,倒是很軟”
作為聖人的虔誠門徒,劉時敏有點尷尬。
“當時一度有三宗並立,唯有那孔氏南宗,堅貞不屈,直到崖山之變,前宋滅亡,方才不得已舉起降旗”
“與朕詳細說說”
“靖康之難後,北方腥羶滿地。衍聖公孔端友隨宋高宗南下,定居於浙江衢州,是為南宗。山東曲阜為金人與偽齊所有,封孔端友弟孔端操之子孔璠為衍聖公,是為北宗。後來蒙元崛起,拿下山東,北宗衍聖公孔元措隨金人遷往汴京,曲阜孔廟由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孔元用又被蒙元封為衍聖公,如此三宗並立”
“再之後,蒙元又拿下汴梁,俘虜孔元措,北方兩宗合一,衍聖公仍為孔元措,曲阜孔之全改封為曲阜縣令。衍聖公譜系變為南北二宗”
“哦?那這南北二宗,可都是忠貞之人?”
聽出皇帝的嘲諷之意,劉時敏擦了擦汗
“北宗的孔元用,曾親率族人加入元軍,清剿漢人反抗力量,攻打益都時死於城下,算是報應吧。崖山之後,前宋滅亡,南宗衍聖公孔洙不得不降。忽必烈召之入京,問兩宗並立之事,孔洙言,願讓位於曲阜宗子,自此衍聖公一系歸於曲阜北宗,孔洙回江浙去了。”
“所以膝蓋硬的不襲爵,膝蓋軟的世代富貴嗎?”
劉時敏難以回答,只是輕輕嘆了一口氣。
其實,這並非“衍聖公”的全部光榮事蹟,校哥兒還知道,明元爭戰的時候,孔家是蒙元的僕從軍。朱元璋登基後,甚至孔家也不理睬,只因老朱沒開出蒙人的對等條件。而且,若歷史不變,現任衍聖公還將帶頭投降李自成,帶頭投降建奴,帶頭剃髮異服。再後來,他的後人在清末主動逢迎八國聯軍,抗戰時開門歡迎倭寇,拍照留念,發文跪舔。
這中華千年第一世家,恐怕要加上“不做人”三個字。對了,還有位傑出的孔家人,擔任民國財政部長,勇於任事,奪下了全球頭號貪觀的雅號
“朕聽聞,孔家人說過,當世只有三個世家,曲阜的孔家、江西的張家,鳳陽的朱家。可惜江西張家只是道士,鳳陽朱家,暴發戶罷了”
“陛下,此等大逆不道之言,恐是謠傳”
“即使沒這話兒,私設牢獄、欺男霸女、侵佔土地、放高利貸,這些,總沒有冤枉他們吧”
“”
“若愚啊!大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