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在我們讀小學時,雖然沒幹過偷雞摸狗的勾當,但也確實幹了些不光彩的事,甚至於和“偷”字聯絡在一起。大約是1956年的暑假,皮永從、皮永富、皮永剛、皮永年,我們5人小集體的任務還與每年一樣,割草、剜菜餵豬。我們滿山遍野的到處跑,終於有一天發現了一個重大秘密,在皮杖子與李杖子交界處有一塊香瓜地。瓜地兩邊是溝,東溝是皮杖子的地,西溝是李杖子的地,這個種香瓜的平臺也是李杖子的,兩邊溝裡也都種著莊稼。我們發現瓜地時,瓜還沒熟,都是青瓜蛋子,不能吃,但種瓜人已經立上瓜窩棚,看瓜的是個半截子老頭。
香瓜,在當時來說是稀有之物,多少個村子沒一家種香瓜的,這回算是送到我們眼皮子底下了,我們擱不住誘惑,產生了歪心邪念。我們開始謀劃等瓜熟之日再行動手,現在還不能打草驚蛇。俗話說:“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難道我們真要做賊了?這可是件原則的事啊,戴上賊帽子可就摘不掉了。
但也常聽老人說過:“青瓜綠棗,誰見誰咬”。如此說來也不算偷。既然不算偷,人家還搭瓜窩棚黑天白天的看瓜幹啥?總的說,你隨便去摘瓜人家肯定不讓,還得說與“偷”字有瓜葛。但是,俗語說得好,它必定是青瓜綠棗,就算帶上個“偷”字性質也沒有多嚴重。於是,我們決定智取生辰綱。
透過我們的偵查,認為瓜已經熟得差不多了,個頭也夠大,應該下手了。雖然還沒開園,應該先嚐為快,也不枉我們的久等和青睞。終於有一天,我們從東溝爬上溝沿,窺探瓜把式不注意這邊的時候,匍匐進入瓜地,那時候不知道什麼叫匍匐,就是爬著進去的,不管熟不熟撿大個的摘。結果是一舉成功,神不知,鬼不覺。溜到溝下開始享用,結果一個熟的都沒有,全是生瓜蛋子,瓜瓤是苦的,瓜肉是黃瓜味,總算也能吃,就當黃瓜吃吧。
又過了些日子,瓜開園了。我們故技重施,結果剛進瓜地還沒等摘,就被瓜把式發現了。他大喊:“抓小偷!”就向我們跑來,嚇得我們是掉頭鼠竄,連滾帶爬,一溜煙的無影無蹤了。這次為什麼失敗了?我們總結了一下教訓:一是瓜開園了,瓜把式加強了防範意識和警戒;二是我們被上次的勝利充昏了頭腦。但我們都不甘心失敗,還沒真正吃上香瓜,沒抓到狐狸反落了一身臊。
第三次,我們做了充分的研究和佈署,兵分兩路,兩個人從西溝大搖大擺地走進瓜窩棚和瓜把式搭訕,轉移瓜把式的注意力,東溝的3個人伺機下手。我和皮永富是負責迷惑瓜把式的。我們兩個挎著小筐,筐裡還有些野菜,提著小鐮刀,假裝風度翩翩,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走進了瓜窩棚。瓜把式一瞅,來了兩個牛逼半大小子。“你們倆幹啥的?”剜菜的。”想買點瓜?”噢,開園了嗎?”開園才幾天,正是好吃的時候。”要是好吃,告訴我們家大人來買點。”“你們是哪的?”南溝的”。我們沒敢說是皮杖子的。瓜把式聽我們這麼一說,從筐裡拿出兩個瓜,給我們每人1個。我們趕緊謝過,並說把這瓜拿回去給大人嚐嚐,下回讓他們來買。
就這樣嘮了半天嗑,估計東頭早已得手了,我們張囉要走,瓜把式把我們送到西溝沿路口。等我到了集合地一看,大獲豐收。事前我們商量好,把小褂脫下來,兩個袖口紮結實,瓜就往兩個袖筒放。動作要快,見機行事。這次是一舉成功,大獲全勝。我們一飽口福,吃的個溝滿壕平。有一點生味的瓜根本就不吃,扔掉。那要是在平常日子都是好瓜,吃狂了,一點不在乎了。有人會說:“拿回家吃不行嗎?”說的輕巧,誰敢呢!拿回家大人一問“哪來的瓜”?這不是沒病找病,找著捱打嘛!
過了些日子,我們又饞瓜吃了。再去偷,如果被抓住,老賬新賬一起算就麻煩了。人家瓜把式哪塊地有多少瓜,哪些瓜快熟了,人家心中有數,少了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