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在小學三年級的那個夏天,算來應該是1956年的仲夏,我到朝陽辦事,老遠就發現大什字的南側道西,滿滿圍著一大群人。我想一定有什麼熱鬧事,趕緊湊過去一看究竟。果不其然,還真是一件新鮮事。只見道邊放著一張長條桌子,桌子上放一個鐵皮槽子,槽子裡裝著半下碎冰冰末,槽子另一端還有幾塊青磚大小的大冰冰塊。這可是新奇事,大三伏天的怎麼出來冰冰?這是從來沒見過的怪事,有點不可思議。
有明白人說:這是冬天大淩河的冰塊,儲存在鳳凰山的山洞裡儲存下來的。我對這種說法頗存置疑。山洞裡的冬天應該是暖和的,怎麼能儲存冰塊不融化?這冰塊到底從哪來的,至今是個迷。總之,那年月朝陽不可能有製冰的機器。再說,那個冰塊看上去也不十分乾淨,好像裡面混雜著一些土末。這只是當時大腦快速旋轉的一個想法。
只見一個人拿著一個好像是鋁製的小方筒,往冰冰來裡連續插了幾下,冰冰碎末就壓滿了這個方筒。那人又拿了一根小竹棍插進方筒裡,在旁邊放著一盆凉水裡涮了幾下,拿著竹棍往外一撥,1個帶棍的長方形冰塊就脫穎而出了,好比金蟬脫殼。隨後,那個人就高喊:“冰棒兒!冰棒棍兒!1分錢1個,又涼又甜,解渴、解暑!”並舉著那個叫冰棒的冰冰不停地晃動。此時我才愰然大悟:噢,這個東西叫冰棒,又涼又甜。這個涼是很好理解了,甜是怎麼來的,莫非往冰末里加白糖了?不可能,1分錢不夠白糖錢,肯定是加的糖精,因為那時候糖精已經盛行。
按理說1分錢1個不算貴,就算是1角錢,大夏天的你也整不來1塊冰冰。可是,喊了半天並無一個人買,朝陽街裡的人也這麼窮嗎?一分錢的新鮮物都舍不買?轉而一想,也可能是人們還不瞭解這個東西,特別是那個冰冰到底是從哪來的,如果真是大淩河來的,能吃嗎?不髒嗎?反正我們門前河套每年冬天都結冰,可從來沒有吃過。要打算吃的話,冬天吃冰冰那是非常容易的事,官井的井沿上人們打水灑出的水都結成冰。再說,家家戶戶的水缸裡年年冬天都結冰。
眼看著這個冰棒滴噠水就要化了,可還是沒人買。這個做冰棒的人索性自己大口的吃了。大夥都樂了,自己做自己吃了。
這個做冰棒的也長心眼兒了,問大家誰要,現要現做,做出來沒人要就化了。可能有人看見做冰棒的自己都敢吃,也許是問題不大,人群中就開始有人說:“我要一根!我要一根!”這就算是開張了。不大會兒工夫,那些碎冰兒就賣沒了。屋裡又出來一個人,拿著錘子把那幾塊大冰塊搗碎,看來他們是兩個人做這個買賣。
我相信這是朝陽最早的冰棒生產廠家,私人作坊。估計他們是從外地學來的,否則他們也算是朝陽人的創新和聰明。以後,再沒見到過類似的情況,僅此一次。當時要不要工商執照,要不要衛生許可證,都是現在的話,以前根本就沒聽說過這些。反正以後是再沒有見到有私家做冰棒的。
有人可能要問,說了大半天,你買一根嚐嚐沒?說思想話,當時我還真是動了這個念頭,大熱天吃一根也不算過分。可又一想,不就是個冰冰塊子嘛,誰還沒吃著過咋滴。到了冬天隨便吃,沒人差此一時。自我安慰一番就毅然決然地走開了。
不管怎麼說,這次朝陽之行也沒算白來,總算是大開眼界了,起碼說夏天還能看到冰冰,這就是千古奇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