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炸魚
在木頭城子醫院期間,我的業餘愛好之一就是炸魚。這個炸魚是指用炮藥去河裡炸魚,不是吃的那種油炸魚。
木頭城子醫院後面就是朝陽的母親河——大淩河,這條河上游是喀左縣,凌源市,下游是朝陽市,錦州市。這條河給我們提供了游泳的場合,同時也提供了釣魚、用網打魚、下懶鉤掛魚、抽魚、踩魚及炸魚的好場地。
那時候釣魚是十分原始的釣魚方法:沒有魚竿、沒有魚線,沒有魚漂、魚鉤、鉛皮。當然,也沒有現成的商品魚食兒,等等都沒有。那可怎麼釣魚?俗話說:”巧媳婦難做無米之炊。”
可我們愣是有辦法,魚竿用柳樹枝或竹掃帚的竹條代替;魚線用手術線代替;魚漂用小木棍兒;鉛皮用螺絲帽;魚食就多種多樣了,首先選擇蚯蚓,其次像蛐蛐、螞蚱、小蟲等等,就地取材。魚鉤也沒處去買,再說也沒想買,因為是玩,也沒想投資。魚鉤用大頭針製作,也製出倒刺,以防魚脫鉤。
因為是流水,釣魚時,螺絲帽沉底即可,但效果不佳。但有補救良策:弄10盤魚竿,輪番起鉤,也算“鉤海戰術”。
頭一天晚上下懶鉤,第二天早上起鉤,常鉤到較大的魚,偶而也鉤到王八。如果鉤到王八,那就自認倒黴了!必須摘下來放掉,而且還得給王八賠禮道歉,唸唸有詞:對不起,別怪我,是你自己貪吃上鉤……。因為,老百姓有迷信思想,認為王八有統領河水的功能,特別發大水時,說衝誰家就衝誰家,房倒屋塌,一貧如洗。所以,沒人敢惹王八,特別是在河岸居住不遠的人家。
當地民間曾經有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年晚上發大水,河岸居住的多少戶人家都被大水衝的草棍兒皆無,唯獨有一戶安然無恙,這家有四口人,兩個孩子,當晚,眼看大水就衝到他們家,只見兩隻大亮眼睛領著水頭,那就是王八眼睛,當時,這家媳婦非常會說話,大聲喊叫:”快快!快看!孩子們,你大舅到咱家來了!”
這王八一聽馬上站住腳:“這是我外甥家呀!外甥家不能衝啊!”於是,轉過身子領著水頭就走了。結果就只有這一家沒挨衝。
現在,人們很難相信這種傳說了,大家都知道,王八還有一個“學名”,叫甲魚,原來它也是魚類的一種,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據說還能大補。既然是大補的魚類,一旦被鉤住,豈有再放歸大河之理?
抽魚也很有意思,就是用8號線抽打水中的魚,必須是在清水的淺水區,看準遊動的魚,手疾眼快地抽打,被抽到的魚馬上翻白。
踩魚就更有趣了,什麼工具都不用,就用兩隻腳在有細沙的河底上一腳挨一腳的往前走,當感覺腳底下有硬梆梆的一條時,用手摸到腳底一抓就算一條魚,而且這些魚幾乎一般大,肚子全是一包籽。當地人跟這種魚叫川釘子,在產卵季節鑽到沙子裡一動不動,非常好抓,唾手可得。
炸魚是比較驚心動魄是事,必須有一點的膽量,技術含量並不太高。首先得有炸藥和雷管,公社石棉礦就有,他們用作蹦山,我要來用作蹦魚。先把炸魚裝進瓶子裡,插進雷管,再把瓶口塞緊,這個“炸彈”就算製造成功,非常簡單。
炸魚時把雷管點燃,扔到認為有魚的水域,嘣的一聲悶響,魚就立即翻白兒飄到水面,我們就開始在放炮的下游撈魚。
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技巧,關係到炸死的魚有多少:一是扔到有魚群的位置,能扔到魚窩是最好不過了;二是點燃雷管侯丟擲炸藥瓶的時間要掌握好,如果扔早了,炸藥瓶進水沒爆炸把魚嚇跑了,最佳時機是炸藥瓶進水沒等魚來得及跑掉馬上爆炸。關鍵就是掌握好這個火候,如果這個火候掌握不好,沒等扔出去就爆炸了,那肯定就有生命危險了。
無巧不成書,我們鄰村的周德鳳,也喜歡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