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腳下,香菸繚繞,吟唱聲聲,晨鐘暮鼓一直響不停。
晨鐘是晨鐘,每日的第一縷晨曦射來,新的一天開始,晨鐘敲響。
暮鼓是暮鼓,當最後一縷餘輝沉下海面,代表一天的辛苦停頓。
晨鐘、暮鼓代表不同的時段,不應該、不可能交集。
但是,當晨鐘、暮鼓同時響起,且是鐘山古院敲響,代表一件事:
大仙,遠古黃大仙,將透過嫡直傳人黃半仙,預測南國的運程。
鐘山古院,乃黃大仙的道場,龐大的古建群巍峨雄偉、金碧輝煌。
販夫走卒、達官貴人引頸眺望,臉上有莫名的焦慮,又有期待。
黃半仙的大名傳遍大江南北,享譽南國。
其成名之作,是準確預測國主受禪登位,得封一品帶刀大學士。
大學士,是與秦相比肩的榮譽銜,除了不管事,禮遇堪比秦相。
帶刀?估計,黃半仙是練家子,國主欲滿足其虛榮心。
能給的,國主都給了,爵位憑軍功得封,便是上柱國林肇渚,才侯爺而已,而且,不是憑自己的努力,是老侯爺退居二線才傳下的。
古妝男女跪拜,一百張嘴唇開闔,唸叨著誰也聽不懂的禱詞。
正前方,一老男人,身材頎長、面容清瘦矍鑠的老男人,時起而舞之,時跪而禱之,時低頭沉思,時仰天觀之,信眾們一臉地崇敬。
眼睜開,一雙白白的眼仁令人驚悸,黃瞽,名副其實的瞎子。
真瞎、裝瞎?誰也不知道!
常識,瞳仁成了白眼仁,肯定不能視物,黃瞽是真瞎。
但是,仙風道骨的黃半仙,無論生活、行走,都毋須別人代勞、攙扶,不但健步如風,且從未掉進溝裡,也從未撞樹、踩人。
驀然,天空一黯,信眾心底一寒,陰雲憑空湧起,陰風陣陣。
“喀嚓嚓...”一道閃電撕開陰雲,一團火焰射向黃半仙。
完了,黃半仙壞事做多了,遭了天譴、報應。
黃半仙怪叫一聲,倒地抽抽,傾刻氣息全無。
一息,兩息,三息,眼尖的信眾,瞅見黃半仙的指尖顫了顫,旋即老眼睜開,一雙嚇人的白眼仁轉呀轉,慢吞吞地爬起來,叩拜不已。
摸,上下其手,使勁地摸,終於摸出一物,又怪叫倒地。
一信眾湊近,使出吃奶的勁,將黃半仙的手中物奪下。
“大帥殉國,天下勤王!”信眾失聲驚呼,又捂嘴遞出玉籤!
莫亂來,黃半仙預測國運,走的是標準流程,不可宣之於口。
古院的主事人恭敬三拜九叩首,謝過了大仙老祖,才定睛檢視。
管事人送上文房四寶,主事人運筆如飛,很快謄寫一百籤詞。
再三查驗無誤,才將一百籤詞打了火漆封印。
古院主事人授籤,受籤者百人,均為世上名流、坊間賢達。
身著富翁才有的元寶衫,一頭烏髮一絲不亂,身材魁梧壯實,雙臂似有使不完的力氣,精氣神飽滿,唯刺鼻的酒氣令人側目。
巴三,鐘山腳下的帶頭大哥,三教九流均聽其號令。
仕農兵學商?
官第一,農是國之根本,兵是國之棟樑,學子達而育人,商是奸商吊尾,有錢的奸商可置產、購宅,卻不得添置莊園、田產。
五正籍之外,是下九流,如販夫走卒、團頭乞丐、流痞浪子...
三教?
是無類!不歸正籍,不入野冊,如遊走江湖的戲子、雜耍...
巴三,是根正苗紅的籍兵,滿了十五歲就吃一份軍糧。
來歷清白、身胚不錯,又吃苦耐勞,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