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完善其內部的電力系統,電池一旦啟動,內部的電磁場將會永遠存在,一直到核燃料耗盡才會消失。
這個時候電池就會自行分解掉,破不破壞都沒有了意義。
使用這種材料,那麼核能電池就不是儲存電能,而是可以直接發電了。將會是一個mini型的核反應堆,這個反應堆全部用這種材料以注塑法一次成型。
叫注塑法就不太形象了,應該叫做原子聚合塑形法。
其製造成本可謂非常廉價,就是氫原子或者氦原子為原材料。如果將電池內部做成雙堆芯,一備一用的結構。
就可以在一個堆芯燃料耗盡之前,啟動另一個堆芯。然後更換耗盡的核燃料,就能實現重複使用。
陸平為這個發現激動不已,如今已經驗證可行,是時候通知胡麗青和盤古他們一起分享了。
陸平將訊息發出,然後繼續完善著電池的模型。如今的材料與原計劃直接耐受高溫的超導材料不同,所以電池的結構也得重新設計。
這個電池的外形主要由電磁的形態決定,電磁場能能鎖定成什麼形狀,那麼這個電池就得按照磁感線的形狀塑性。
工業設計以對稱性為最優選擇,無論是軸對稱還是中心對稱,在實際應用中,從設計、製造、使用上來說,都會帶來很多方便性與實用性。
所以陸平選擇了通電螺線管的電磁鐵造型,它散發出的磁感線具有三軸對稱、中心對稱的特點。而且其磁場的磁感線外形,是一個規則的橢球體,正好將電磁鐵包裹在內,很適合聚變電池的構造。
陸平正在完善電池的結構,胡麗青與盤古幾人已經急急的來到了實驗室。
“主人,這就是研究出來的新材料嗎”?盤古看著實驗臺上的多面體,急切的開口詢問。
“不錯,嚴格的說不是我研究出來的,而是探測器在木星上發現的新材料”。
陸平倒也不至於給自己戴高帽子,科學本來就是不斷地探索、發現、總結規律的過程。
人類真正發明出來的東西,其實寥寥無幾!大都是對發現的自然規律的實際應用罷了。
這些應用一代代積累疊加下來,就從量變引起了質變。
“那這個新材料有什麼特殊的地方,主人能不能介紹一下”。后羿一臉好奇的盯著多面體說道。
“我將它相關資料傳送到你們的個人終端裡,你們自己看一下就知道了”。
陸平說罷,將自己對新材料歸納的特性和形成條件等資料,打包發給了幾人。
仿生人的接受知識的速度很快,他們可以自行摸索,也可以直接連線資料庫下載。結合了人類和電腦的特長,可以說是潛力無限。
胡麗青還在認真的瀏覽資料,盤古他們已經完全消化了新的知識。
“大自然果然神奇,這個發現真是太及時了”!夸父不由得開口讚歎。
陸平還在畫圖,聽見夸父的說法不由得一愣。可不是太及時了嗎?
目前最大的難題就是這個材料問題,就在他一籌莫展之際,派出去的探測器就巧合的發現了新材料。
怎麼感覺像是安排好的一樣!
可是他又想不出別的可能性,只能歸結於大自然的神奇,和他自己的運氣了。
難不成還是誰送給他的不成?應該不存在這種可能。
陸平想到這裡不由得啞然失笑,人常說要做成一件事,天賦、努力、和運氣缺一不可。
他自認為科研的天賦一般般,自身還算有點毅力,想要成功差的還真是這個運氣。
好在這次幸運女神眷顧了他。
“這也算是一種運氣吧”!陸平感嘆著說道。
全球災變以後,人類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