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光秒的距離,其相對速度就達到了10倍的光速。
這就是超光速飛行的一種實現方式,也稱作曲率飛行。
繼續假設,如果引力強大到能夠將Ab兩點直接重合,這就不是空間彎曲,而是摺疊空間。
相當於變相的打通了時光隧道。
這樣會產生什麼結果,目前還沒有定論。彎曲空間還是有實現的科學依據,摺疊空間二級文明連構建模型都做不到。
這些就是陸平構建模型的參考依據,他不能做到彎曲空間,但是可以借鑑這種方式,將雨星拉胯的飛行速度提升一個檔次。
雨星文明之前已經給雨星構建了引力護罩,如今只需要將這個護罩好好利用起來。
這樣能夠建造的發動機矩陣,絕對比雨星表面的發動機數量,高出幾十倍都不止。
最大優點就是不用擔心環境問題,無論多麼暴力加速,都不會對雨星產生直接危害。
這技術沒什麼保密的必要,在陸平的模型中,以雨星的引力護罩強度,最多也就只能加速到50%的光速。
而這種技術對於飛船來說,簡直是脫褲子放屁。能直接一次做功加速,為什麼還要多轉化一次做功方式。
力的轉化就相當於能量的轉化,每轉化一次形式,必然都會有損耗,所以堪稱雞肋!
這個飛行方式目前來看,只適用於本體脆弱的大型目標。
陸平將自己建立的模型,以及之前的試驗資料,全部傳送給了古伽羅。
古伽羅組織雨星的科學家進行驗證,證明這種方式科學有效。
模型相關的技術,對雨星人來說沒有任何技術壁壘,只是一種全新的的應用方式而已。
雨星文明製造這些發動機的難度倒不是很大,只是他們如今沒有多餘的空中力量,去太空中安裝發動機。
這項工程的的安裝需要在太空中進行,而且新的發動機體量龐大,安裝精度要求也非常高。
雨星文明如今的空中力量基本接近於全滅,只能向陸平求助了。
陸平有強大的星際艦隊,又有二十萬機械軍團,實在是幹這苦活的好長工。
收到對方的請求,陸平只能苦笑。
沒辦法,他只能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當一次免費勞動力了。
為了提高效率,陸平也開動了自己的生產線,與雨星文明同步進行發動機矩陣的生產工作。
就這樣,陸平的艦隊與雨星在星際中一邊龜速的行駛,一邊給雨星進行著發動機矩陣的安裝改造工程。
時間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一年以後,這一年他們飛行的距離,在星際尺度來說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好在,雨星的行星發動機矩陣已經逐步加工完成,進入了緊張的安裝除錯階段,接近了尾聲。
在雨星文明的全球矚目之下,終於迎來了發動機矩陣點火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