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以王公貴胄和普通百姓為例,對比論述,強調應當居安思危,有備無患,要教民習武,批駁苟全求和的謬論;最後指出國家要注重崇尚武勇,操練武藝,應付可能面臨的戰爭威脅,使社會得到安定。
姜澈捋了一遍,這篇策論有些內容需要修改,例如其引用了唐代安史之亂的典故,這個時空並沒有出現唐代,所以也並無安史之亂髮生。
不過沒有安史之亂,卻可以用其他的事例替代,不會影響文章的整體結構與論述效果。姜澈這段時間惡補歷史知識,現在派上了用場。
姜澈考慮一番,決定用這個時空歷史中的永嘉之亂來代替安史之亂。西晉懷帝永嘉五年,南侵的匈奴軍隊擊敗西晉勤王的守軍,攻陷首都並大肆搶掠殺戮,還俘虜了包括晉懷帝在內的諸多王公大臣。
這場亂世導致了西晉的滅亡,致使大一統國家再次走向分裂。以此為節點,這片時空的歷史走向和藍星也就此分野。
永嘉之亂造成的沉重後果與安史之亂相差無幾,用來代替安史之亂作為論據在合適不過,希望也能借此喚醒朝堂袞袞諸公對異族的警惕之心。
姜澈又在心中默默重溫一遍《教戰守策》,重新梳理好文章脈絡,把紙張展開在桌案上,凝神靜氣,開始揮灑筆墨:
“夫當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其在於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其患雖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矣。”
“不為今之計,則其後將有所不可救者。昔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絲毫不敢忘戰。秋冬之隙,必致民田獵以講武……”
……
“然今天下聚屯之兵,驕豪而多怨,陵壓百姓,邀其上者,何故?此其心以為天下知戰者,惟其而已。若使平民皆習於兵,彼知有敵,則固以破其奸謀,折其驕惰。利害之際,豈能不亦甚明歟?”
(《教戰守策》內容做了略微修改,不影響其原意。)
:()儒門為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