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更是不知,
“讓你說,你就說,大約有幾成?”
武皇不耐煩的再一次問道,不得已,戴權只能苦著臉回道,
“陛下,按道理說,一群亂民,再多的人也不會是京南三萬將士的對手,可是就怕有人插手其中,前有白蓮教前車之鑑,今有太平教霍亂其中,老奴心裡竟然沒有底,所以說結果如何,老奴實在不敢妄言,陛下恕罪。”
聽到戴權的回答,武皇閉上眼睛,證實了自己的猜想,什麼叫不敢,是根本就沒有希望能鎮壓下來,忽然感到身子實在是無力,擺了下手,
“快點,下去召集各位大臣,”
“是,陛下。”
戴權磕了個頭,急匆匆起身走出了御書房,小云子也隨之出去,關上了門。
只留下武皇一個人靜靜坐在書房內,看著滿地的狼藉,嘆息了一口氣,滿朝官員,多數碌碌無為,說就天下無敵,揮斥方遒,做事就無能為力,這是一些只會誇誇其談,眼高手低的京官,這還算好的,那些有能力的,偏偏又是貪得無厭,禍亂百姓,才有今日之禍。
地方官員失德,則朝廷失德,朝廷失德,則天下百姓失去信心,遇到大亂,必然一呼百應。
然而只有洛雲侯見朝廷國弊,諫言獻策,就已身體力行,在武皇的眼中愈見性情樸拙,腳踏實地,一心為朝廷,實在是臣子的楷模,年歲雖小,有些衝動好色也是無傷大雅。
可是放眼天下,能有幾個洛雲侯,尤其是還手握重兵,跟在自己身邊,兢兢業業聽旨的,早些時候還有言官私下上奏,若不限制洛雲侯兵權,恐怕又是一個西王,那些只會胡言亂語的言官哪裡知道,要是沒有他,關外之地恐怕早就落入女真人手裡,丟了關外,關內北地就永無寧日了,哪裡還能抽調兵力支援關內。
如今的大武,朝廷文官,又分南北鄉黨之爭,遇見苗頭,雖被他以強勢彌合,但只是面和心不和,去年的科舉之事就是先例,如果再要核查天下官倉之數,利受其害計程車紳官僚,勢必沸反盈天,若再得野心之輩串聯……社稷危矣!
再則,如果一成不變,眼前的民亂就在眼前,如果不就此撲滅,恐怕會重蹈覆轍,白蓮教走了,來了一個太平教,那太平教走了,又會來一什麼教呢。
必然會陷入反覆,週而復始,不得安寧,萬一北地再不穩,那時候國朝又將如何應對,
說來說去,還是軍權,四王八公他們……
武皇周世宏目光明晦不定,在心頭盤算著,如今京營整訓有水軍三萬人,步軍二十萬人,騎兵五萬,還有當年寧榮二府留下的精銳營兩萬人,總計三十餘萬。
至於禁軍,除去守皇城的三萬人,有禁軍二十萬人,得益於洛雲侯送回的馬匹,也有騎兵四萬步軍十六萬,這才是自己手上的力量。
洛雲侯那邊雖有二十萬之眾,除去守衛用兵之外,還要留下足夠兵力防備女真人,算起來也可以從關外支援五萬步騎,可是距離京城就是太遠了,遠水解不了近渴,至於邊軍絕不能輕動,東胡人虎視眈眈盯著關隘,不能有絲毫鬆懈。
最後,還只能延續父皇那時戰略,萬一南邊出了事,京營率軍南下,禁軍留守京城,只是統帥,誰能領軍南下!
會不會有其他的辦法,比如集結府軍湊成大軍,此事也和兵部尚書討論過,可行,只是沒有機會,如今算不算機會難得。
武皇心中萬般想法,不得訴說,看了一眼堂內的燭火,
又想到了京營節度使王子騰,還有京城勳貴子弟皆在其中,就是一陣頭疼,本想讓洛雲侯帶軍出征,可是此事頗有難度,京營不是邊軍,再則,三位皇子出府在即,京城還需要他保駕護航,此事讓內閣他們再重新議議。
後宮,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