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承認自己擁有這種幻想的話,那它就洩露了你身上的很多資訊。第一,最為明顯的是,你從事的是一個錯誤的工作。第二,假如你還沒有把這種幻想變成現實的話,就意味著你仍舊是個普普通通的人。第三,平和一點兒地說,你缺乏安全感:你不能辭職,因為你必須承擔經濟上的負重—抵押貸款、租金、孩子、債務、賬單—而你又沒有足夠的閒錢來承擔它們。最後一點則說明,你屬於在整個人口總數中佔到66%的那個群體。
根據最近的一次報紙調查,有34%的百萬樂透彩票獎金得主選擇了繼續工作。如果在獲得鉅額獎金的那天之前,這些得主們都是如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的話,那我們能夠推斷出的結論是:有1/3的獲獎者都不是僅為了金錢而工作。事實上,在享受最低社會保障待遇的群體以及退休人群中間,在購買樂透彩票的平均支出都要高於普通人的群體。即便是考慮到這樣的現實,依然有比方說1/4的上班族大發橫財之後選擇繼續從事原有的工作。他們也沒有一邊工作一邊等待鉅額獎金的到來,所以即便他們真的大發橫財之後,這些人依然不會因此而選擇不再工作。他們仍然早出晚歸繼續工作,雖然他們不靠工作也能過得很好。這就引起了一個問題:人們到底在為了什麼而工作?
在有關這個問題的最為經典性的答案中—這也是由*在根本上對其進行修正之後的概念—工作就是,以勞動來換取金錢。而在與金錢有牽連的地方,有些勢力會摻雜其間,有些中介物也在衡量著工作對於人類本性的剝奪程度。為了獲得金錢來餬口謀生,人們不得不強打精神早起上班,或者休息日不去釣魚而選擇加班。正因為容忍了這種對於自己閒暇時間的令人不快的打擾,所以你心安理得期待去得到“補償”。這個詞並不缺乏例外的衍生含義—比如說對於傷害的“賠償”,然而,“補償”依然沒有涉及有關工作概念的核心層面之上。這只是在意味著某種平衡:勞動和金錢之間的交換應該是相等的。以這種觀點來看,購買勞動和購買幾顆糖或者幾個信封一樣,它們之間沒有區別—日用品和現金之間的交換必須是公平和對等的。
但是,對於在中獎後依然選擇工作並在理論上來講根本不會考慮所謂“補償”的那部分人來說,這種平衡就已經被打破了。而這類人所佔的比例,無論它們是負面的還是正面的,都已經足以證明某些意見的產生不是無稽之談。來自正面的意見闡釋說:這部分人提升了工作的意義,使工作的目的不再侷限於對金錢的追求。工作給這些人提供了職業滿足感和實現個人價值的機會。此外,還有一種聽起來比較高尚的說法:這部分人工作是為了“回報社會”、“實現個人價值”或者“改變世界”。雖然他們還在賺著微薄的薪水,但他們的工作幾乎是一種慈善之舉—是一種源自道德責任感的捐贈。同樣,這些人也證實了其他調查所得出的觀點:人們工作並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金錢,還有更多金錢之外的東西,例如能夠得到提拔的機會,或者一種證實自我價值的存在感。
與蘇格拉底吃早餐 第四章(2)
假如上述說法聽起來有點像天方夜譚的話,那對此還有這樣一種消極看法:當普通員工都在低頭忙碌的時候,他們卻在座位上悠閒地吹起了口哨;突然某一個時刻,他們帶著極富親和力的微笑出現在了你的格子間。這類人跟那些只是簡單將勞動換為等價金錢的大多數人截然不同,這神奇的“1/4”在享受這份工作,而在別人那裡這份工作也許完全是一種苦役。但還是讓我們擱置起這些感覺吧,雖然我們有完全合理的原因去討厭他們。因為他們以自己的標準獲得這種“補償”,自己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完全不需看別人臉色,所以他們的職場生涯也就變成了一種休閒的假期。而他們自己所投入的精力也將會產生一種“雙重效應”:他們投入一份精力,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