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的卻是兩份回報,而這與整個市場規則相違背。他們透過提高在工作場所獲得的“情緒性價值”的分量,降低了貨幣性價值的分量。因此,在工作場合中出現的這部分人,將會帶來一種衝擊,雖然他們在工資問題上起著非常微妙的作用,但也給其他人帶來了糟糕的後果。
不管你對於他們是愛是恨,但很顯然,跟另外一部分收穫總是少於付出的人比較起來,這一群體都應該獲得更多的關注。雖然執行長們或許會口口聲聲說“員工是我們最寶貴的資產”,但實際工作中卻總會讓很多人感覺到,交換並不是均衡的。而且,在處理雞肉、輸入資料或者是往飛機上裝載行李的工作能夠獲得的“補償”之中,很少能夠讓人感覺到老闆們正在重視他們。諷刺的是,“資產”這個詞本身就揭示了這樣一種現象:跟其他那些源自現代工作場所的特定用語中,“人力資源”這個詞明白無誤地說明,那些從事跑腿兒工作的人,其實只被當成是一種經濟價值的單位,而壓根兒沒有被當成人。
現在必須要提及卡爾?*這個名字了,他是另外一個研究出辛苦的勞動無法獲得合理報償這種現象的人,直言不諱地說,就是那部分拿著“奴隸工資”的人—這個詞的粗淺含義是:與他們的所得相比較,這些人的付出要多得多。對於這種情況,*有兩個關鍵性的洞見。其中最具批判性的一個是—*說,這種現象無關經濟上的偶然性、個人內在的能力或者是自然的法則,而是源自一種特殊的社會性壓力。假如人們獲得的報酬遠遠低於其自身的勞動,並因此而使得他們無法擺脫貧困狀態的話,根源並不在於現實本應如此,也不在於他們愚蠢、倒黴、人種低劣或者是懶惰。這種結果其實是由一條因果鏈條所導致的,而最初的原因,則應該追溯到他們的僱主那裡去。這些人的興旺發達,完全是以工人們的付出為代價的。而且—更令人感到萬分驚訝的是—這些主人們也不是別的什麼人,而正是那群“獲得遠超付出”的人。的確如此,他們的獲得遠超付出的這個事實,使得他們從一開始就獲得了操控局面的能力。他們口袋裡面額外的錢—可觀的薪酬、大量的獎金—轉變成了資本。而隨著資本的到來,也就造就了一個“利滾利”的迴圈過程。對此,其他的人或許會感到非常憤怒。現如今,你不必非得身處整個社會利益鏈的最底層,也能夠感受到*所描述的那種局面:當很多員工面無血色地盯著坐在角落裡辦公室的老闆時,他們想要知道的是,那些人所做的工作,是不是真的就配得上那麼多的報酬?
與蘇格拉底吃早餐 第四章(3)
對於資本的討論既錯綜複雜又充滿爭議,但正是這種超越公平的資本所得成為爭論的根源。即便是被以股票或者是土地的形式佔用,資本依然是一種多餘的金錢。而對於那些沒有任何多餘金錢的窮人們來說,資本依然是一種難以獲得的獎勵:只有在當你滿足了自身最直接的需求之後,你才能夠有機會去建立自己的資產基礎。但假如你足夠幸運,能夠走上這樣的一條“金光大道”的話,資本就將會給你帶來卓越的好處,就是能夠保護好你自己目前的地位。這不僅僅是因為透過投資,同樣的資本能夠翻幾番,還因為透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你能夠在自己和那些已經落在自己後面的人中間建立起更高的門檻。愛因斯坦宣稱:“複利是世界上的第八大奇蹟。”這就是資本的另外一個關鍵性的方面:它不斷增長,不斷地由自身產生出更多的自身。就像是酵母一樣,這種神奇的配料,正是資本家們所狂熱追尋的東西。至於提到工人們?好吧,讓他們去吃麵包吧。
正因為如此,局勢才變得更壞。由資本所創造出來的在富人和窮人之間的巨大差異,只會分化成整個社會的階級差別—看上去,導致階級差別的原因好像是源於自然的法則,而不是資本使得整個社會分崩離析而造成階級差別。我們所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