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將請命攻城。司馬昭曰:“城中兵馬糧草尚多,更有吳兵屯西南六十里之安豐,我若強攻堅城,吳兵必襲我後,我軍危矣,當圍而不攻,坐困其敗。”遂令三軍卸甲,深溝高壘。又命石苞、州泰,各引驍騎一萬,在外遊擊吳兵。
朱異引兵數萬來戰魏軍,不料石苞、州泰兩路精騎突襲其後,朱異大敗而回。又數次進兵,皆被石苞、州泰擊退。孫綝大怒:“累敗之將,留你何用!”遂令武士斬了朱異。又喝叱全端之子全禕曰:“若退不了魏兵,你父子休來見我!”於是,孫綝以調兵為名,自回建業。
全禕見魏兵勢大,左思右想無路,遂降司馬昭。昭大喜,加全禕為偏將軍。禕即修書一封,書中曰:“孫綝殘暴不仁,諸葛誕坐困孤城,惟有降魏才是明路。”書信射入城中,其叔全懌得書,遂與全端引本部數千人出降。
諸葛誕聞報,甚是憂慮。其心腹謀士蔣班、焦彝進言曰:“今城中軍心未變,不如傾城而出,或可破圍,否則死路矣。”諸葛誕曰:“不然。我兵精糧多,城池高峻,堅守不出,可保無虞。司馬昭盡起兩都兵馬而來,難保國中日久無事,待其有事退兵,我乘勢擊之,可獲全勝。”二謀士曰:“司馬昭以全國之力在外,我以孤城坐困於內,形勢於我不利,不可憑僥倖而久持。”諸葛誕怒曰:“我欲守,汝要戰,莫非有異心乎?再言必斬!”二人出外,仰天嘆曰:“諸葛誕休矣,你我不如早降。”是夜二更,蔣班、焦彝逾城而降。司馬昭重用之。
諸葛誕在城上,見魏兵塹壘深峻,企盼淮水氾濫,衝倒圍壘。不料,自秋至冬,並無霖雨,淮水不漲。時至正月,日漸糧盡,文欽來見諸葛誕曰:“糧草將盡,當傾力殺出,以圖破圍!”於是,一連五晝夜,大攻南圍壁壘,魏兵憑高矢石雨下,死屍蔽地,血盈溝渠,江淮兵退回城中。
糧草盡,出城自降者數萬。文欽進言曰:“勢危矣,北方兵恐變,不如盡出北卒,惟留吳兵,堅守待機。”諸葛誕曰:“盡出北卒,你欲圖我耶!”原來二人有隙,勢危相疑,諸葛誕竟喝令刀斧手砍了文欽。文鴦、文虎欲引軍報仇,怎奈無兵相從,只好越城請降。
司馬昭聞報欲斬二人。鍾會諫曰:“文欽罪大,二子當誅。然城池未拔,其勢窮來投,若殺二人,必堅城中軍心,不如寬恩待之,令去叫城,彼軍自然瓦解。”司馬昭遂命文鴦、文虎進帳,赦其罪,加為偏將軍、關內侯。二人謝恩,上馬繞城叫曰:“我兄弟二人,大將軍尚能赦罪賜爵,況爾等乎?”城內軍心浮動。諸葛誕日夜巡城,以殺立威。
鍾會見城中軍心已變,乃告司馬昭曰:“可以攻城矣。”於是,魏兵大出,四面攻打,守將曾宣獻了北門,魏兵擁入城中。諸葛誕引帳前親隨,自背道突出城外,馬至吊橋撞著胡奮,手起刀落,諸葛誕死屍倒撞馬下,從卒被擒。王基引兵殺入西門,正遇吳將於詮。王基叫曰:“城已破矣,何不早降?”於詮喝曰:“受命救難,而降敵軍,不義也!”遂擲盔於地大呼曰:“為將者,戰死沙場幸也!”突入敵重,血戰至死。
司馬昭入壽春,將諸葛誕一家老小皆斬於市,夷三族。諸葛誕親隨衛兵大叫曰:“願與諸葛公同死!”昭令綁至城外,逐一問之,直至殺盡無一降者。司馬昭嘆曰:“真死士也!”令以禮葬之。城中吳兵大半降魏。左右曰:“吳兵家小盡在江南,今若留之,久必為禍,不如坑殺。”鍾會曰:“不可。古之用兵者全國為上,只誅元惡,今若坑殺吳兵,大不仁也,必獲罪於天,不如放歸江東,以示丞相仁懷寬大。”司馬昭遂將吳兵盡數放歸。
安豐唐諮懼孫綝,不敢回吳,率眾降魏。司馬昭加唐諮為安遠將軍,其部下皆封原職,令分佈三河之地。各郡從反者,只誅首逆,餘皆不究。淮南既平,司馬昭方欲班師,忽快馬急報:“姜維兵出駱谷。”司馬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