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自詳審。又志誠懇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盡心力以行之,則幸甚。
你應當自我詳察自己的根性。另外,志誠懇切唸佛,也是消除躁妄魔境的一個高妙的方法。只要盡心竭力地修行,就非常幸運了。復吳希真居士書二
得預楞嚴法會,何勝慶幸。觀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觀境熟悉,無躁妄欲速之心,有鎮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則損多益少。
得以參預楞嚴法會,何等慶幸。觀想念佛這個方法,如果不是理路明白,觀境熟悉,沒有躁動妄想,欲求速成的心,有鎮定不移之志的人,修持它,則損多益少。
至於實相念佛,乃一代時教,一切法門,通途妙行。如臺宗止觀,禪宗參究向上等皆是。所謂念自性天真之佛也。
至於實相念佛,這是一代時教,一切法門的通途妙行。如天台宗的止觀、禪宗的參究向上等都是,也就是念自性天真之佛啊。
楞嚴一經,實為念實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為持名唸佛,決志求生極樂,無上大教。何以言之,最初征心辨見,唯恐以妄為真,錯認訊息。迨其悟後,則示以陰入界大,皆如來藏妙真如性。乃知法法頭頭,鹹屬實相。
《楞嚴經》,實在是念實相佛的最切要之法。同時也是持名唸佛,決志求生極樂這一法門的無上的大教。為何這樣說呢?經文開頭,七處徵心,十番辨見,唯恐我們以妄心錯為真心,錯認訊息。等到我們開悟之後,就顯示五陰、六入、十八界、七大,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才知道法法頭頭,都是屬於實相。
既悟實相,則覓陰入界大之相,了無可得。而亦不妨陰入界大行布羅列。所示二十五圓通。除勢至圓通,正屬持名,兼餘三種唸佛之外。餘者總為念實相佛法門。以至七趣因果,四聖階位,五陰魔境。無非顯示於實相理,順背迷悟之所以耳。
既然悟入實相,那麼求覓五陰、六入、十八界、七大之形相,就了不可得。而也不妨五陰、六入、十八界、七大等法,行布排列。經中所顯示的二十五圓通。除了大勢至圓通,正屬於持名唸佛,兼其餘三種唸佛之外。其餘的圓通,都為念實相佛的法門。以至七趣( 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仙、天---- 七趣 )的因果,四聖的階位,五陰魔境。無非是顯示實相理,隨順背離,迷惑覺悟的所以然罷了。
如是念實相佛,說之似易。修之證之,實為難中之難。非再來大士,孰能即生親證。以此之難,固為持名唸佛之一格量勸贊。
如此來唸實相佛,說說似乎很容易,修之證之實在是難中之難。如果不是再來的法身大士,誰能當生親證?正因為實相念佛一法,實證非常困難,所以特別讚歎和勸導眾生修持持名唸佛的法門。
了此而猶欲仗自力以斷惑證真,複本心性。不肯生信發願,執持佛號,求生西方者,無有是處。
如果懂得這些道理,而仍想靠自己的力量斷惑證真,恢復本有的心性,不肯生信發願,執持佛號求生西方的人,實在無可救藥了。
以實相遍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淺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門也。
因為實相涵蓋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淺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的一大法門。
於持名識其當體實相,則其益宏深。外持名而專修實相,萬中亦難得一二實證者。能得蘇東坡,曾魯公,陳忠肅,王十朋等之果報,猶其上焉者。了生脫死一事,豈可以志大言大而成辦乎哉。
對於持名唸佛,如能認識到它當體便是實相,那麼所得到的利益就非常宏大深遠。捨棄持名唸佛而專修實相念佛,則一萬人之中難得有一兩個實證者。能得蘇東坡、曾魯公、陳忠肅、王十朋等人的果報,猶然是上等人。了生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