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行願品四十卷之梵文。至十四年,始譯畢流通。其前之三十九卷,即八十華嚴之入法界品,而文義加詳。彼第八十,善財承普賢威神之力,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乃為說偈,稱讚如來勝妙功德。以文來未盡,故未結而終。
我答:“李棗柏雖然是菩薩示現,但是因為當時整部《華嚴經》還沒有完全傳來中國,不能預先斷定,所以才這麼說。考察李棗柏造論的時間,應該是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華嚴合論》完成之後,隨即入滅。又經過五十多年,到了唐德宗貞元十一年,南天竺的烏茶國王,才進獻了四十卷《普賢行願品》的梵文字。到了貞元十四年,才翻譯完畢並流通天下。其前面的三十九卷,也就是八十華嚴的《入法界品》,其文章句義更加詳細。八十華嚴的第八十卷,善財童子承借普賢菩薩威神之力,其所證得的智慧與普賢菩薩齊等,與一切諸佛齊等。普賢菩薩於是為善財童子演說偈頌,稱讚如來殊勝微妙的功德。因為當時《華嚴經》全文沒有全部傳來,所以棗柏所造之論尚未結束而終止。
及行願品來,第四十卷,普賢乃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財,及與華藏海眾,令其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說畢,如來讚歎,大眾奉行,文方圓備。故古德以此一卷,續於八十卷後流通。欲後世學者,鹹得受持全經雲耳。
等到《普賢行願品》來到中國後,其第四十卷,普賢菩薩乃以十大願王,勸導策進善財童子,以及華藏世界的大海眾菩薩,讓他們一同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普賢菩薩演說完畢之後,如來加以讚歎,大眾歡喜而依教奉行,其經文才圓滿完備。所以古代大德把這卷經文,續接於八十卷華嚴之後而流通,就是想要後世學佛之人,都能夠受持完整的經文啊!
古德謂唸佛求生淨土一法,唯佛與佛乃能究盡。登地菩薩,不能知其少分者,即此是也。則一切上根利器,淨土總攝無遺矣。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唸佛,得度生死。則一切人天六道具縛凡夫,淨土亦總攝無遺矣。汝信棗柏而不信行願品,大集經。是遵縣令一時權宜之告示,而違皇帝萬古不易之敕旨,何不知尊卑輕重之若是也。
古代大德說,唸佛求生極樂淨土這一個法門,只有諸佛與諸佛之間,才能究竟了知它的境界。即便是登地菩薩,也不能知道其少分,就是這個道理啊(譯註:指李棗柏雖然可能是菩薩示現,但是其尚未究竟成佛,也不能究竟了知極樂淨土的不可思議。) 那麼一切的上根利器的眾生,極樂淨土都全部攝受了。《大集經》說:‘末法時代,有億億人修行佛法,希少有一個能夠得證佛道的,唯有依靠唸佛法門,才能夠得以度脫輪迴生死。’那麼一切的人天六道、具足煩惱束縛的凡夫眾生,淨土法門也可以全部攝受了!你相信李棗柏的言論,而卻不相信《普賢行願品》和《大集經》。那麼這就好比遵守地方縣令一時權宜的告示,卻違背了皇帝萬古不易的敕令旨意,你為何不知道尊卑高下和輕重緩急達到如此程度呢!”
問,彼既海眾示現,何待經來方知。
他問:“李長者既然是華藏海會上的菩薩示現,他應該早就知道結果了,又何必非要等到《華嚴經》全部傳來之後才知道呢?”
答,宏揚佛法,大非易事。須有證據,方能取信。華嚴一經,迥越群典。無從引類,以自裁度。
我說:“宏揚佛法,實在不是非常容易的事。必須要有確實的證據,才可以取信於大眾。《華嚴經》這部經典,遠遠超越於其他經典,沒有辦法透過其他的經典引用類似的觀點來印證自我裁測的論點啊。”
問,涅盤全經未至,生公何以預倡闡提皆有佛性。將謂棗柏,不及生公。
他問:“《大般涅盤經》的全部經文還沒有全部傳來的時候,東晉的道生大師為什麼就能預先提倡:一闡提同樣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