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種性,可是藉助唸佛法門的威力,以及阿彌陀佛的宏誓願力,讓這些劣等根機的眾生,頓時獲得巨大的利益。這全在於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啊。
凡禪講之人,若未深研淨宗,未有不以為淺近而藐視者。若深研淨宗,則當竭盡心力,而為宏揚。豈復執此權實頓漸之謬論,而自誤誤人哉。
凡是講禪的人,如果不曾深入研究過淨宗,沒有不認為淨宗淺近而加以藐視的;如果深研過淨宗,就沒有不竭盡全力而加以弘揚的。哪裡還會執著於這一番權、實、頓、漸的謬論,來自誤誤人呢。
唸佛須善發心者,心為修持之主。心若與四宏誓願合,則念一句佛,行一善事,功德無量無邊。況身口意三業,恆以唸佛利生為事乎哉。
所謂"唸佛必須善於發心",是說,心是修持的主導。心如果與四宏誓願相合,那麼念一句佛,行一件善事,功德都無量無邊。更何況身口意三業,都常常以唸佛利生為事業呢?
心若唯求自利,不願利人。所行之事雖多,而所得之功德甚少。況或再加以傾人害人之意,及自炫自矜之心。則所念之佛,所行之善,亦非全無功德。實屬百千萬億分中,僅得一分半分。而其惡念之過,亦復不少。故修行人,皆須善於發心,不止唸佛人耳。
心如果只求自利,不願利人。所做的修持即使很多,而所得的功德卻很少。何況或許還有禍害擾亂他人的心思,以及自我炫耀,自我矜誇的念頭。那麼他所念的佛,所行的善,也不是完全沒有功德,實在是百千萬億分中,只得到一分半分而已。而他心中存有惡念的罪過,卻不少。所以凡是修行人,都必須善於發心,而不只是唸佛的人才該如此。
言取捨者,此約究竟實義為難(難者,反詰問也)。不知究竟無取無舍,乃成佛已後事。若未成佛,其間斷惑證真,皆屬取捨邊事。既許斷惑證真之取捨,何不許舍東取西,離垢取淨之取捨。
說“法有取捨”,這是針對“究竟實義”發難質疑(難:就是反過來詰問)。殊不知究竟實義的“無取無舍”,是成佛以後的境界。如果還沒成佛,那麼(種種)斷惑證真的修行,都屬於是取捨。既然允許斷惑證真這樣的取捨,怎麼就不允許舍東方取西方,離垢土取淨土的取捨呢?
若參禪一法,則取捨皆非。唸佛一法,則取捨皆是。以一屬專究自心,一屬兼仗佛力。彼不究法門之所以然,而妄以參禪之法破唸佛,則是誤用其意。彼無取捨,原是醍醐。而慾念佛者,亦不取捨,則便成毒藥矣。夏葛而冬裘,渴飲而飢食。不可相非,亦不可固執。唯取其適宜,則有利無弊矣。
如果修參禪的法門,那麼取和舍都不對;如果修唸佛法門,那麼取和舍都對。這是因為參禪一法專究自心; 而唸佛一法兼仗佛力。那些人不深究不同法門的所以然,卻胡亂地借參禪法門來破斥唸佛法門,這是理解錯誤了。參禪要求無取無舍,原本是醍醐。而想要念佛的人也不取不捨,醍醐就成了毒藥。夏天穿輕紗,冬天穿棉袍;渴了飲水,餓了吃飯。這樣的常識不可以錯亂,但也不必固執。只要採取適宜的作法,就有利無弊了。
所願汝篤盡倫常,專志唸佛。以其餘力,於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等,隨分隨力,為之勸導。俾可同得唸佛實益。庶不虛此生此遇矣。
願你切實行持倫理道德,專心念佛。有多餘的力量,對父母兄弟,妻子朋友等人,隨分隨力,加以勸導。使得他們可以共同得到唸佛的真實利益,想必就不枉為親人朋友一場了。復馬契西居士書三
傅大士語錄,錯訛不勝其多。兼且偈頌多屬提倡禪宗。恐汝無此學識,不是疑大士訛說,便是以己意誤會,則罪過無量。宜送大通家看,汝千萬勿看。縱要看,待明年興慈法師,二次刻成刷印出,再請看之。
《傅大士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