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哪裡真的能夠顯示《楞嚴經》的要義呢?如來想要使令一切眾生,就路還家。所以讓二十五位聖者,各自陳述過去證得圓通的宿因。末世的眾生,無論上中下根,都應當以大勢至菩薩的唸佛法門,自利利人。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反念念自性,性成無上道。
此居士所當致力者。至於徵心辨見,破陰超濁。且待唸到心佛不二,心佛兩忘,親證唸佛三昧後,再商量。則可如世尊拈華,迦葉微笑矣。否則入海算沙,腦暈心迷。說食數寶,飢寒莫濟。知好歹者,決不以吾言為河漢也。
這是居士你所應當致力的地方。至於七處徵心,十番辨見,破除五陰,超出五濁。暫且等到你念佛唸到心佛不二,心佛兩忘,親證唸佛三昧之後,再商量。那麼就可以如世尊拈華,迦葉微笑般契會了。否則,就是入於大海,計算沙數,腦子發暈,內心迷惑。口說食物,不能充飢,心中數寶,不濟貧寒。知好歹的人,決對不以我的話,認為是渺遠空話。復戚智周居士書三
光意欲令閣下,安居己家,即俗修真。上可感發上人,發生淨信。下可率其妻子,同沾佛恩。如必欲寄居他寺亦可。
我想要閣下你,安居在自己家裡,在世俗中基於俗諦來修真諦。上可以感動啟發父母,發起淨信。下可以率領妻子,同沾佛恩。如果一定想要寄居在他人寺裡也可以。
至於聽經,不須往靈隱去,以慧明法師,脫略文義,專以援引宗門公案為事。大達之人,或得其益。初機之士,將茫無所從。稍聰明點,或致宗教混濫。其過誠非淺鮮。
至於聽經,不須要到靈隱寺去,因為慧明法師,脫去省略文字義理,專門以援引禪宗裡面的公案為事務。大通達的人,或許能得到利益。但初學之人,將茫然無所適從。稍微聰明一點的人,或將導致宗門教下相混濫。這個過失實在不淺。
普賢十願,文殊一行,若能精修,一切經論即不貫通,亦可頓脫煩籠,高預海會。若於此仗佛力一法,信不真,靠不定。即深通宗教,亦只是口頭三昧。欲以此口頭三昧了生死,真同欲以畫餅充飢。必致途窮深悔,而毫無裨益也。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文殊菩薩的一行三昧,如果能夠精修,一切經論即使不貫通,也可以頓脫三界煩籠,高預蓮池海會。如果對於這個仗佛力往生的淨土一法,信心不真,靠倒不定。即使是深通宗門教下,也只是口頭三昧。想要以此口頭三昧來了生死,真是如同想要以畫餅來充飢。必然導致路途窮盡深深後悔,而毫無益處啊!
現今世道,不知將來作何相狀。尚欲以將盡之光陰,作不急之務哉。光雖有修山志之願,若非大士冥加,俾目力明瞭,斷不能從事。倘目力有餘,何地不堪纂集。而必欲往杭,借居他所耶。祈專心念佛,即是真法門眷屬。切勿來山,以致彼此為難。
現今的世道,不知道將來是個什麼樣子。還想要以有限的光陰,來作不緊急的事務嗎?我雖然有修《普陀山志》的願望,如果不是菩薩冥冥加被,使我的視力明瞭,斷然不能做成這件事。倘若視力好,什麼地方不能纂集。而必定要前往杭州,借居在他人之處呢?祈望你專心念佛,就是真正的法門眷屬。千萬不要來普陀山,以致於彼此為難。
至於必欲出家,當另禮高明知識,斷勿以光為隔礙,不便另拜餘師,致失巨益也。寧波觀宗諦法師病未好,亦不須往彼聽經。
至於你一定想要出家,應當另外禮拜高明的善知識,斷然不要以我為隔礙,而不方便到別處去拜其他師父,導致失去巨大的利益。寧波觀宗寺諦閒法師的病還沒好,也不須要到他那裡去聽經。
古人云,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寸。真心為己者,其繹 (y i) 思之。
古人云:少許真實勝過許多虛假,大的取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