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記得,所以知道不是真仙。
然此鬼之靈,但能於人相知之心,借而為用。於識田中有,現知中無者。或此義非己所知者,便不能引以示人。其去業盡情空之他心通,實有天淵之遠。但其氣分似之。又恐汝等或為乩教所迷,故不得不引及而並言之。
然而這個鬼的靈通,只能夠對人的先知之心,借來使用。而對於八識田中有,現前之知中沒有的,或者這個義理不是自己所知的,就不能引出來顯示給人看。這個靈鬼距離業盡情空的他心通,實在有天淵之別。只是這個氣氛有相似之處。又恐怕你們或許被扶乩所迷惑,所以不得不引故事而又加以說明。
又宋高僧傳載僧緘往王處厚齋。處厚讀文章甚得意。因問讀何文字。處厚言此我中進士策。緘曰,風簷之下,有此從容乎。於囊中取出一編曰,此非汝策乎。處厚視之,即當日原策。處厚曰,此吾後來筆削者。緘曰,吾固知非汝原策也。因問師囊中何以有我此策。緘曰,非但此策,汝自讀書以來,乃至戲頑,一筆一畫,吾囊中一一俱有。處厚驚懼,不敢質問。
另外,宋《高僧傳》中記載僧緘大師到了王處厚的書齋。王處厚正在讀文章,很是得意。因此問他讀什麼文章。王處厚說:這是我中進士的策文。僧緘大師說:考場之中,有這樣從容嗎?從袋子中取出一卷文說:這不是你的策文嗎?王處厚一看,就是當天在考場的原策文。王處厚說:這是我後來改動過的。僧緘大師說:我當然知道這不是你的原策。王處厚因此問大師的袋子中為何有我的策文。僧緘大師說:不但這個策文我有,你自從讀書以來,乃至遊戲頑耍,一筆一畫,我袋中一一都有。王處厚心中驚懼,不敢再問。
澍庵但有他心通,未見其有神通。僧緘乃有他心通,而兼有大神通。能將彼心識中所現之書,現出形質以示其人。實非自己囊中存留而取出也。
澍庵和尚只有他心通,不見他有神通。僧緘大師有他心通,而兼有大神通。能夠將他心識中所現的書,現出有形體的物質來顯示給他看。實際上不是自己的袋子裡原先就有存留並現場取出來。
近來上海乩壇大開,其所開示改過遷善,小輪迴,小因果等,皆與世道人心有大裨益。至於說天說佛法,只是胡說。吾等為佛弟子,不可排斥此法,以其有阻人遷善之過。亦不可附贊此法,以其所說佛法,皆屬臆撰,恐致壞亂佛法,疑誤眾生之愆。
近來上海乩壇大開,其中所開示的改過遷善、小輪迴、小因果等等,對於世道人心都大有益處。至於說天界、說佛法,就是胡說了。我等身為佛門弟子,不可排斥這個法,因為有阻止他人向善的過失。也不可以附和讚揚這個法,因為其中所說的佛法,都屬於主觀心臆所撰,恐怕導致產生壞亂佛法,疑誤眾生的罪過。
(印光)宿多惡業,致今生有目如盲。斷不敢隨情不依理,自誤而誤人。祈斟酌情理而行,則無弊矣。
我宿世多惡業,導致今生雖有眼睛卻如同盲人。絕對不敢隨順人情而不依正理,自誤而誤人。祈望你們斟酌情理而行事,就沒有弊病了。
唸佛十種利益,謹考淨土指歸集下卷末十種勝利,慈雲懺主謂諸經具說,未知的出何經。或是約義纂集,亦未可知。前數紙中有高聲唸佛,誦經及禮佛,皆有十種功德。則標之曰業報差別經。
唸佛的十種利益,參考《淨土指歸集》下卷末後的十種殊勝利益,慈雲懺主說“諸經具說”,不知確切是出在什麼經。或者是約義理纂集,也說不定。前面幾頁中有高聲唸佛、誦經以及禮佛,都有十種功德,故標示為《業報差別經》。
護淨經未檢,容暇時閱之。書面之文,不宜多,只宜簡而明瞭。多者當於書皮裡面,或於皮後另印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