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的身份;即身口意三業,寫《華嚴經》,來宏揚佛陀祖師的心要之道呢?然而既然承蒙委託,不敢因為我的淺薄而推辭。因此大略論說其中大家都有疑惑議論的大要關節罷了。
至於其文之雄渾辨博,圓融直捷,發明儒佛之心宗,永為人天之眼目處。直同杲日當空,有目鹹睹。正不須(光)之管窺預告也。
至於文章的雄渾辨博,圓融直捷,闡發明示儒家佛家的心宗,永為人天眼目的地方。就如同太陽當空,有目共睹。不須要我以管觀天來預告啊。
序曰,阿彌陀佛,久證菩提,安住常寂光土,常享寂滅法樂。但以眾生無盡,我願無盡之故,不離寂光自受用土,遍入十方無盡世界。普現色身,度脫眾生。或顯或密,或折或攝,必期於究竟出離二種生死而後已。
序文說:阿彌陀佛,久證菩提,安住常寂光土,常享寂滅法樂。但以眾生無盡,我願無盡的緣故,雖不離常寂光自受用土,而又遍入十方無盡世界。普現色身,度脫眾生。或顯說或密說,或折服或攝受,必期望眾生究竟出離分段、變異二種生死而後已。
所謂善根未種未熟未脫者,令其即種即熟即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其道大事廣,罄海墨而莫書。
所謂:善根未種、未成熟、未解脫的眾生,令他們即種、即成熟、即解脫。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其法道盛大,事蹟廣浩,盡大海般的墨水也不能寫完。
姑以文憲公一事,以明其概。按文憲與釋幻滅作血書華嚴經贊序,末後自敘宿因曰,無相居士(文憲道號),未出母胎。母夢異僧,手寫是經,來謂母曰,吾乃永明延壽,宜假一室,以終此卷。母夢覺已,居士即生。今逢勝因,頓憶前事。
姑且以宋濂文憲公的這一件事,來說明其中的大概。按照宋文憲為釋幻滅作《善繼禪師血書華嚴經贊序》,最後自敘宿因說: “ 無相居士,(這是文憲公的道號)未出母胎。母親夢見異僧,手寫《華嚴經》,來對母親說:我是永明延壽,你借給我一間室屋,讓我寫完這卷經。母親的夢醒來,無相居士就出生了。如今正逢勝因,頓時記憶前塵往事。”
餘諸著作,亦輒敘述。而世之拘墟者多疑之,謂永明乃彌陀化身,豈彌陀化身者,生死猶未了耶。既以寫經借室,考之文集,未有題跋,得無虛受此身,莫償宿願耶。
其餘諸多著作中,也每每敘述到這件事 (是永明大師的轉世) 。而世間見聞狹隘的人多生疑心,認為永明大師是阿彌陀佛的化身,難道阿彌陀的化身,生死還沒了嗎?既然因為要寫經而借室屋,考察宋文憲的文集,沒有 (寫《華嚴經》的) 題跋,不是虛受此身,沒能償還宿願嗎?
予謂此正所謂以凡情測聖智,不但不知文憲,又何嘗知永明與彌陀哉。極欲發揮,愧無妙筆。然詞取達意,何妨直談。
我認為,這正是所謂的以凡情測度聖智,不但不知道文憲公,又何嘗了知永明大師與阿彌陀佛呢?很想要發揮一番,慚愧沒有高妙的文筆。然而文詞是為了表達意思,不妨直接談說。
夫彌陀既已證窮法界,舉凡法界中事,無不隨意化現。正報則佛身,菩薩身,二乘身,六道身,隨類備現,以行教化。依報則樓臺殿閣,飲食衣服,但有利益,無不化現。
阿彌陀佛既然已經徹證法界,凡是法界中的事,皆可隨意化現。正報則化現佛身、菩薩身、二乘身、六道身,隨眾生類而備現,來施行教化。依報則化現樓臺殿閣、飲食衣服,只要有利益,沒有不能化現的。
怡山所謂疾疫世而現為藥草,饑饉時而化作稻粱。以常寂光土,身土不二,理智一如。身能現土,土能現身。身復現身,土復現土。彌陀經雲,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維摩詰雲,以一切眾生病,是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