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本流到外界,在古時代就有傳男不傳女的說法來保證自家武功的競爭力。現在這種說法我不清楚還成立多少,但這種代代相傳的理念或許會還是會給南宮安帶來影響。南宮安的轉變大抵是在其大女兒南宮璃七歲那年發生的,也許正是那是他發現自己的妻子難以再次生育為其誕子,於是心中苦悶,開始逐漸墮落。在這途中,他結識了歌女張雅欣,並有了後來的出軌事件。”
“只是後來,張雅欣為他所生的依舊是女兒,南宮安的心態逐漸崩壞,最後殺害了張雅欣。以此為引子,最後導致了皇家會所殺人案,包廂內五男三女皆喪命南宮安之手。”
聽完,張儀沒有急著發表自己的評價,而是繼續提問:“南宮宴是你的學妹,你應該知道,她繼承了南宮家所有武學,如果誘因是重男輕女,那南宮宴不應該得到南宮安的真傳。”
周宜答道:“但從時間線看,南宮安被逮捕的時候南宮宴還只有六歲,也就是說她的武學都是由她姐姐南宮璃所教......”
說到這,周宜也立馬明白了張儀這番話背後隱藏的意思。
南宮宴的武學是南宮璃所傳,那南宮璃的武學自然是南宮安所傳。而南宮宴的種種表現在青蟬學園都有記錄,若她擁有極高的武學造詣,那麼其姐南宮璃應該更是登堂入室,這足以說明在武學一途上,南宮安並沒有藏私。
周宜陷入了思考,她忽然記起在資料紙上匆匆掃過的一段對白,那是曾經皇家會所殺人案後律所對南宮璃所做的一份筆錄。
在筆錄中南宮璃有提及,在父母離婚後她依然選擇跟在自己這個堪稱“人渣”的父親身邊。
這是個讓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於是律所著重問過這個問題。
對此,南宮璃給出的回答是——
她在尋找一個答案。
一個為什麼自己的父親突然間改頭換面的答案。
想到這周宜才有所感悟,或許在南宮璃的童年時期,南宮安確確實實如他所表現出來的那樣,是個盡職盡責的好父親。那麼這樣一來,那個使南宮安性格變化的誘因就顯得更為重要的。
這彷彿是一把鑰匙,好像只要找到它,就能開啟鎖住所有答案的那扇大門。